慈善募捐| 保护大熊猫栖息地 |新华公益
公开募捐编号:53110000682855355JA18006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已过期
16%
¥ 2000000
目标
¥ 317,568
已筹
79
人次
他们在参与
薛洁 共为该项目支持30,000
周健 共为该项目支持20,000
王建平 共为该项目支持20,000
梦瑶 共为该项目支持10,000
王琳 共为该项目支持10,000
还没有团队支持哦~

大熊猫——动物界的活化石

大熊猫经历了800多万年的沧海桑田,堪称“动物界的活化石”,是我国独一无二且具有世界意义的珍稀物种。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动物像大熊猫那样惹人喜爱,而除了憨态可掬的外表,它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庇护着和它生活在同一片森林里的其他生命。

摄影古晓东

保护大熊猫栖息地

然而由于各种人为活动和自然原因,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珍稀物种正面临着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大熊猫已不再享有大片、整块地栖息地环境,原本连片的大熊猫栖息地被割裂为相对独立的区域,栖息地碎片化已成为当前大熊猫生存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城镇扩张、公路修建、水电建设、挖山开矿等,逐渐分割和压缩了大熊猫的家园,而大熊猫的种群也在此过程中被隔离,变小。上世纪80年代,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下降到1200只左右,其主要原因就是栖息地的丧失。

摄影杨彪

被牛羊啃食的竹子,被迫退缩的熊猫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栖息地的破碎化趋势并未得到缓解,仍然是大熊猫种群存续的最大威胁,不仅如此,即使在受保护的栖息地范围内,也有很多区域由于缺乏科学的植被恢复规划和有效的管理,不能很好的满足大熊猫的生存需求。此外,人为干扰导致的野外生存空间收缩也严重影响到栖息地质量和大熊猫的活动空间。例如在岷山核心区域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周边社区的过度放牧,大片区域的林下植被和竹子都被牛羊啃食一空,熊猫只能被迫退缩到更小的活动区域。

摄影古晓东

如何保护大熊猫栖息地

2017年,国家正式宣布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以期更好的保护好大熊猫的生存空间,有效维护其种群的长期繁衍,同时平衡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并逐步发挥对公众的自然教育功能。在2017-2020年国家公园的试点期间,如何减少人为干扰对栖息地破坏而不影响社区生计、帮助保护区有效改造和管理次适宜栖息地、通过恢复植被联通重要的走廊带区域,都是亟待探索的方向。与此同时,让公众了解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建立对自然保护的正确认知,也是保护工作得到长期社会认同和支持的基础。

摄影古晓东

摄影杨彪

项目策略

针对造成大熊猫栖息地质量下降及破碎化的主要问题,我们将与四川省林业厅以及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合作,在三个方面开展栖息地保护的示范,同时对公众进行自然教育,包括:

1)减少栖息地范围内的人为干扰

选择人为干扰严重的区域,通过协议保护的方式建立社区保护地或保护小区,让社区参与到保护工作当中,同时采用扶持替代生计等方式为社区提供保护补偿,协助社区探索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管理方式,控制人为活动对栖息地的影响。

2)大熊猫栖息地改善。

大熊猫喜欢选择在一定密度的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中生活,根据大熊猫调查划定的区域,选择植被不符合标准的次适宜栖息地进行改造。针对过疏的森林,进行补植、补栽乔木树种和大熊猫取食竹等,针对过密森林,开展适当的森林经营管理,有效扩大适宜栖息地面积。

3)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恢复。

大熊猫在各山系内及山系间被隔离成了数个孤立的种群。选择重要种群间隔离相对严重的区域,通过植被恢复的方式构建走廊带,推动不同种群间基因交流,促进大熊猫种群的延续。

4)提升公众对保护的认知。

针对中小学生及企业工作人员,开展自然教育活动,通过自然体验或参与栖息地保护工作等方式,让公众了解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意义及方式,提高保护意识。

(图:大熊猫栖息地,摄影杨彪)

项目执行计划及预算

捐赠票据申请

阿拉善SEE基金会将为捐款人开具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欢迎您联系索取。

基于票据以及寄送成本考虑,我们将为捐赠累计满100元的网友寄送(100元以下发送电子版)。如您需要申请捐赠收据,请您准备好捐赠截图与捐赠单号,扫描关注下方阿拉善SEE公益机构官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关注后在页面右下方点击“支持我们”中的“捐赠票据申请”,在弹出页面中填写相关信息即可。


我们将会在收到申请后25个工作日内为您开具捐赠证书及捐赠票据并寄送。如您有任何问题,请联系010-5750515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