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牛,是我们在2009年走访的时候遇到的一个二年级学生,一看他就冲着我们笑,总觉得他特别
淳朴。后来才得知,他已经14岁,目前和自己的妹妹一个班念书。因为错过了适龄的年纪,现在念
书总有些压力,成绩不是太好,上学期语文40多分。”
“因为语言和上学晚的问题,这里孩子在念小学一年级普遍都还不会普通话,语文、数学、理解能
力都赶不上城市的孩子......”我们走访的村小老师这样说道。
“如果,他们能上幼儿园和学前班就好了!能在游戏、儿歌、算术这些课程中锻炼认知能力,还能
提前接触普通话,小学一定不会那么辛苦了!”一起走访的志愿者张兰脱口而出这样的想法.....
因为大小凉山地理环境险峻,海拔高差达3000多米,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上彝族群众居
住分散,住大山上的较多,学校布局调整难度大,办学投入成本高,保障就近入学困难大。在大凉
山,学前教育显得那么奢侈。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几乎没有正规的幼儿教育体系,这是导致农村教育落后的主
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政府开始着手推动学前教育发展。但长期以来,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受到教育、
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影响;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特
别是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一方面,政府政策的支持目前有限,远远不能
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在推动学前教育发展上也缺乏资源。
2014年9月,萤火助学开始在四川凉山州喜德县李子乡晨光小学试点“乡村童班”,在学校建立和
完善学前班。
晨光小学始于2001年,当时在外打工的吉克次呷和自己学师范的妻子发现周围的孩子上学很不方便,
距离自己家最近的学校学校20、30公里,步行需要2、3个小时,很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在这样的
情况下索性就不去学校上学了。吉克次呷和自己的妻子就想,要不他们在当地办一所学校吧,让自己
周围的这些孩子们可以有地方去、有书可以念、在合适的时间段进学校。就这样,瓦厂小学(晨光小
学前身)在2001年诞生了,26个孩子成为了这个学校第一批学生。
经过吉克次呷校长和妻子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瓦厂小学学生越来越多,但是3间土房已经无法
容纳下这么多学校。后来,在某基金会的资助下,学校的3间土房重新修建为4间平房。学校
也获得教育部门认可,在教育和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更名为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李子乡晨光
小学。
项目于2014年9月启动对凉山州喜德县晨光小学两个幼儿班的适宜学前儿童的环境创设、专职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职聘请及工资补贴、学校校长和教师到其他幼儿园的参访学习、必要教
学用品及玩教具的配置。
经过1年在晨光小学幼儿班的试点,我们计划2015-2016年在四川凉山5个幼儿园建立乡村童园,
为大凉山的孩子创设儿童化的教育环境,改造现有教师环境、添置儿童化课桌椅,配置小型儿童
游乐器材。根据农村幼儿教师特点,提供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素质。资助部分家庭十分贫困孩子
的学习生活等费用,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相对完整的学前教育机会。
如果我们1个萤火乡村童园可以做到......
那么我们萤火乡村童园2.0计划在四川凉山建立5个乡村童园...
不新建幼儿园,
最大化的减少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只在已经建立的“幼儿园”基础上进行改造和环境创设!
留住人;
留住老师;
提升本地老师的能力,让本地老师可持续发展;
大凉山孩子的幼儿园才能长久!
每筹集善款6万元,我们将在大凉山现有的学前班、幼儿班基础上改造一所“萤火乡村童园”,并
保障它的运行。善款用于教室的改造和学前环境的创设、儿童化课桌椅及幼儿睡床的购置、玩教具
和游乐器材、教室培训学习、贫困学生的资助以及执行等费用,5所乡村童园共需要30万。
10元=一个幼儿益智玩具
50元=环境创设中一把幼儿椅子
100元=教室改造中一平米软地板
500元=一个乡村童园的农村教师一次技能培训费用
1000元=一个孩子一学期学习、书本、生活等费用
萤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其前身是萤火助学网,由网友发起,以网络为平台的
公益性网站。2009年,正式成立办公室负责和组织各项公益活动。旨在改善西南农村教育和青年
成长的民间公益组织。
我们从关注西南地区农村学生个体上学难入手,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关注和参与,解决学生上
学的问题,逐渐发展为关注西南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学生综合发展、素质教
育、情感教育等多方面着手的教育项目。
我们同时推动和支持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行动,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来提升自我
的社会能力和责任感。
目前主要开展“悦读书屋”爱心图书室、一个鸡蛋计划、萤火乡村童园计划、大学生假期支教、
IN助力大学生公益社团能力建设平台等项目。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