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1994年创办法学本科教育,2008年正式成立法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坚持“法律+科技”的培养模式,现已形成法学本科、双学位、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系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6人,其中专职教师56人,教授21人(含院聘4人),副教授19人,讲师16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4人,包括国际宇航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以及国家各专业学会副会长,博士化率达92%,超过80%的教师拥有海外学习或访学的经历。
面向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法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系统法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法律和司法政策,了解外国法律和法学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法律实际问题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仲裁机构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事务专门工作,适应国家法治建设需要,具备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型专业法律人才。
二、设立“繁星”教育基金的意义
法学院依托学校在国防科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网络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坚持法学特色学科带动主流学科整体发展的思路,重点建设四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平台(包括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空天政策与法律研究院、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带动引领国际法、民商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学科全面协调发展。
2021年,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设立“法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由法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共同开办,是国内第一个法律和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2022年,我校将向北京市学位委员会申报开办“法学-英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法律和外语交叉融合的涉外法治人才。在进一步突出“法律+科技”特色的办学宗旨下,法学院将继续积极整合教学科研力量,凝聚研究方向和特色,为人才培养提供开放性、多元化的平台支持,进一步深化在“法律+科技”领域的学术探索。以此为契机,在社会热心人士和校友的倡议和支持下,法学院决定创办“繁星”教育基金,“繁星”取意繁星点点,捐赠者的点滴善举,汇聚成法学院的星河璀璨,法学院感恩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繁星”发展基金下设学院发展基金、教师育人基金、学生培养基金和校友服务基金四个项目。
三、筹款项目
(一)学院发展基金
法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理工类大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法学教育的优势,立志为新时代科技法律的发展积蓄能量。为服务学院科研建设、文化建设,提升法学教育竞争力,特设立学院发展基金,接受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自愿捐赠,主要项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支持法学院空天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军民融合法律研究中心、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以及国际争端预防与解决研究院四大平台的运营,开办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等经费支持;
2、学院文化宣传、招生宣传,院史编撰等经费;
3、学院公共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经费。
(二)教师育人基金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学院的科研成果培育、课程教学的发展以及思政工作、行政管理服务等方面都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投身法学院教育工作,同时助力教师个人发展,特设立教师育人基金,接受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自愿捐赠,主要项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科研学术成果奖;
2、优秀任课教师、三全导师育人奖;
3、思政、行政工作育人奖。
(三)学生培养基金
为了推动国家战略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法学院致力于培养“法律+科技”复合型人才,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奖励和资助优秀的学生以及相关科研,推动学院教育事业的长期蓬勃发展,特设立法学院学生培养基金,接受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自愿捐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新生优秀基金:主要资助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其报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为学院招收优秀学习提供基础;
2、学习优秀基金:鼓励在上一学年学习排名专业前30%的同学,鼓励其继续努力,保持下去;对于未获得基金的同学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
3、科技创新基金:重点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目的意义明确、立论根据充足、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合理、技术可行、实施条件具备的项目;
4、社会实践基金: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学生活动,重点资助组织开展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5、困难补助基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其家庭的经济压力,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潜心学习与科学研究,助其成为一名学习成绩优良、自强不息的优秀学生。
(四)校友服务基金
为促进法学院校友事业的发展,增进校友联络,加强校友工作,特设立法学院校友服务基金,接受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自愿捐赠。校友服务基金用于支持法学院校友活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校友返校服务、纪念品制作经费;
2、校友宣讲、招聘、开展合作仪式等活动经费;
3、探访校友、资助生活有困难校友经费。
四、捐赠回馈
1、凡为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捐赠,学院均颁发捐赠证书,同时在网站上公布捐赠人名单,并在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前提下对其事迹进行宣传。
2、我们会向所有捐赠校友免费发送校友手机周报。
3、对捐赠数额300元以上的校友,可赠送学院纪念品。
4、大额捐赠可与学院开展签约仪式。
5、捐赠者可优先享用学院的教学、科研等优质资源,优先享有开展合作、共建等权利。
五、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北京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14层1446/1447室
联系人:马晓龙
电 话:010-68919120
邮 箱:maxl@bit.edu
六、项目预算
法学院“繁星”教育基金筹资以自主自愿、专款专用和账目公开为原则,计划筹款100万元。主要用于设立:学院发展基金、教师育人基金、学生培养基金、校友服务基金等。
七、项目执行计划
本项目“最低可执行金额”为0元,该项目所筹集的每一笔善款都将汇入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繁星”教育基金。
八、发票开具方式
感谢您对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为单笔或累计捐赠满200元的网友开具捐赠票据,需要将您的捐赠截图(包含捐赠项目、捐赠金额和交易单号)、发票抬头、收件地址、邮编信息或者将上述信息回复至邮件liuyang@ghstf.org,在收到捐赠网友提出的开具发票申请邮件后20个工作日内,开具票据,如有疑问请致电010-82055586转1182。
项目正在筹备中,近期开展项目调研策划相关工作。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