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由于项目升级,您所捐赠的 「融合中国成就阿甘梦」项目将于2024年6月11日在帮帮公益停止筹款,并进行筹款平台迁移。
迁移不会影响项目的执行。已开通本项目月捐的用户,仍可持续捐赠,并可收到我们的后续反馈。
如有任何疑问,您可以通过邮箱:geng@inclusion-china.org 联系我们。
大家好,我是戴榕。融合中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网络的理事长,我也是帅气的23岁自闭症大男孩张峻绮的妈妈。
20年前,张峻绮确诊的时候,我曾经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惨、最不幸的那个人。但是20年后的今天,成为张峻绮妈妈,我很骄傲。
因为儿子,我从一个娇生惯养的女生,成了一个勇敢坚强的妈妈;因为儿子,让我从不懈怠个人成长,努力工作,成为职场精英,同时积极参与公益,还成为了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优秀毕业生,用力生活每一天;因为儿子,更让我透彻地尝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有了这样一个儿子,我的生命变得不同,重塑了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没有觉得我少了快乐和幸福,只不过是换了快乐和幸福的配方。
因为我儿子,我拥有很多后天的“亲人”,心智障碍权利倡导者王晓更就是其中一位。晓更姐和我一样,有一个特殊孩子叫阿务。
因为晓更姐,我的公益之路亮起了指引方向的灯,我成为了一个推动融合的公益行动者。
2012年,我和广州家长正积极推动融合教育项目,当时我的所做所想的仅仅是出于一位母亲想让孩子有学上的基本需求,没有更加深入的想法和理念。也因此我结识了晓更姐,她的残障理念和经验让我醍醐灌顶。
相见恨晚,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里,她介绍了阿务在国外获得的各种专业支持,从融合教育到支持性就业,再到社区生活。让我对心智障碍者的未来有了信心,在有支持的前提下心智障碍者可以更有尊严地生活,尤其是她对残疾人国际公约的解读,更让我有了具象和直观的认识。
有一次我陪晓更姐为阿务挑选礼物。晓更姐看中了一款当时我觉得非常昂贵的“音乐发烧友”才会买的专业级别的耳机,我情不自禁说,这送给我们孩子太奢侈了吧!
晓更姐却说:“不会啊,我们的孩子和同龄人比起来,可以享受的休闲娱乐没有那么多选择,如果他们有自己爱好,应该尽可能支持他们。阿务很喜欢音乐,这也是提升他生活品质的一部分。”
那一刻,晓更姐眼里透出了温柔的、拳拳母爱之心,反衬出我的愧疚之心。我意识到大环境对我的影响,我也被偏见和歧视带入误区,例如,他们缺少学习能力,所以不值得获得优质的教育。他们不善于沟通,所以不值得被耐心地对待。他们不轻易被发现有工作能力,所以不值得获得工作的机会。甚至觉得,他们长得不够帅气可人,不值得拥有高质量的服装......这些不值得,无意间忽视他们生而为人想要追求的幸福与快乐。
2014年,晓更姐邀请17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家长组织负责人共同推动发起融合中国家长组织网络,我代表广州扬爱,从此我正在成为了一个推动融合的行动者。
这份工作比我们想象中的难得多,倡导融合举步维艰,没有人力、没有资金,在刚刚有一丝转机之际,更晓更姐被诊断出癌症......
尽管前路漫漫,荆棘丛生,晓更姐坚持着这份融合事业。2015年春节后,在心智联会的支持下,17个伙伴机构再次齐聚一堂。参会前包括我在内的其他几个骨干都有些犹豫,对融合中国网络发展的未来一筹莫展。晓更姐没有放弃,她一直在鼓励着我们,我逐渐找回了信心,也开始筹划广州地区的家长组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我们,他们跃跃欲试,想发起当地的家长小组或组织。直到那一刻,我才更理解晓更姐坚持的意义了。
晓更姐的哥哥曾经形容她就像水,总是那么柔软滑过,可屈可折,轻轻柔柔的往前流淌,滋润着别人,让我们获得一股力量。就是这样一种力量,让我从晓更姐手上接过了融合中国的倡导事业,我接替了晓更姐,站在融合倡导的一线,我深刻地知道,我身后并不是空无一人,我们身后有着很多支持者!
因为你们——包容和理解我们,孩子们的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色彩。
如果不是身体原因,晓更姐会坚定地完成她心心念念的倡导事业,因为倡导是融合中国事业的内涵,也是家长组织的核心基因。
这些年来,心智障碍领域的专业服务不断发展,这是一件好事。但我们的孩子更需要获得社会的包容与接纳,他们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如果家庭和社会观念不变,作为心智障碍者的家长,我们依然不能心安。我们终究会有离去的那一日,但是孩子们需要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倡导融合理念是无法提供直接有效、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的,倡导的过程就好像在申请铺设自来水管道的过程里,每一个家庭都要在申请期间储存一缸水,水缸里的水一定会用完,但之后有了管道就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这就是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解决方案,既要不坚持去呼吁,也不能完全“等靠要”,这样才能带来长效稳定的保障。
我们优先选择推动融合教育,作为倡导的切入口。教育是孩子成长最基础的开始,校园是给人以梦想和自信的地方。这对我们特殊需求的孩子而言,似乎还是奢侈的想象,因为我们还奋斗于能入学、不拒绝、不退学、上好学、有朋友、有支持的目标,让所有的孩子有学上和上好学也是国家一直在积极解决的问题。
在多年来融合中国网络和家长组织们倡导的路上,我们奋勇前进,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包容和理解我们的有心人的帮助。
2016年,9000多个家庭参与2020年聚焦提出优化改善94版的随班就读指导意见,连续四年,我们与众多专家和委员代表都坚定不移地推动这件事。
一年年,一次次,我们的声音被听到,教育部基教司的领导和同志们都很重视,主动和我们进行沟通,倾听我们的需求。最终,我们看到今年《随班就读指导意见》,这份指导意见,里面我不仅感受到残障人家庭的一些声音和想法被纳入其中,也看见一幅融合的画卷在眼前逐渐展开,家长们刷屏相告,我们受到极大鼓舞。
融合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效,给我们打了强心剂。我们在心智障碍者社会融合、家长能力提升、社群能力支持乃至心智障碍领域研究等方面也接连不断地收获好消息。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心智障碍者已经超过1200万,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我们总能在网络上看到心智障碍者面临的重重困境。每当这个时刻,我们都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还有那么多孩子因为歧视被关在家里,还有那么多爸爸妈妈因此走向极端……我们这个小小团队,从来不敢有一丝懈怠。我们看见过校园外渴望的眼睛,无数个夜不能寐的夜晚,我们在电话里陪着家长流泪。晓更姐曾说:中国社会进步的每个领域都那么艰难和漫长,但是仍有人孜孜不倦、奋勇前行。社会的点滴进步就是这样来的。我们就是那一群发现问题,并站出来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我们愿意为此奉献全部热血与青春。
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很多支持,因为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融合的信念。生命因你而不同,融合中国诚挚的邀请与我们一同携手,让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不再孤单、绝望,让他们与我们一起共享融合的天空。
欢迎加入
与我们携手助力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
让每一个心智障碍者家庭不孤单、不绝望!
在我们身边,每100人中就有1位心智障碍者。
(心智障碍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
自闭症谱系人群、部分脑瘫等发展障碍人群)
他们共同的功能性障碍为理解及学习能力弱、
不善于沟通、社交互动有困难。
由于社会对心智障碍人群缺乏认知、存在偏见,
心智障碍者在社区融入和社会参与方面
仍然面临很多障碍,
成为社会中最边缘的群体。
而他们的家长则每天承受着恐惧、
无助和歧视的多重心理压力,
极度需要心理支持和具体的服务指引。
善款使用方向
融合中国成就阿甘梦公益项目(简称“融合中国”)旨在联合全国各地家长组织、家长互助小组共同为心智障碍者建构更为多元化的支持系统,让社会更加关注心智障碍者群体的权利提升以及他们的家庭需求,同时通过项目开展公众教育,倡导政策改善、社会环境改变,以更好地促进心智障碍者的平等的参与社会及融入社会。
执行能力说明
2023年度,基金会联合120个家长组织共同参与本项目联合劝募和执行,年度公益支出超过1200万,善款支持超过10000场社会倡导活动,受益超过17万人次心智障碍者家庭及社区。
项目筹款时间
融合中国项目作为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网络的品牌项目之一,自2020年1月发起,将长期面向公众筹款,寻求支持。
关于我们
为更好地传承王晓更女士倡导的心智障碍者平等融合的理念与精神,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推动融合的行动中来,最终促进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全面平等融入社会、更有尊严的生活,在王晓更老师家人、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北京市融合联汇心智障碍者服务中心等的倡议下,各地家长组织、公益同仁共同支持,于2018年7月联合发起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慈善组织)。
我们希望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为心智障碍者家庭提供支持与保障的安全网,让每一个心智障碍者家庭不绝望、不孤单!
关于壹基金
壹基金最早由李连杰先生于2007年创立,以“尽我所能、人人公益”为愿景,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与发展、公益支持与创新三大领域。2010年12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作为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在深圳注册,是5A级社会组织,连续十年保持信息公开透明度满分,并两度获得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
【捐赠票据说明】
感谢您的捐赠,为保障每一位捐赠人的权益,您可向壹基金申请电子捐赠票据。
为响应国家票据电子化号召,目前捐赠票据仅支持电子票据。根据财政部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捐赠票据电子版和打印版均为合法有效凭证。
开票方式:
1. 菜单栏点击“申请开票”。
2. 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有任何疑问请致电4006902700。
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融合中国成就阿甘梦项目结项报告
一、 项目背景及问题描述
因为社会偏见,他们被视作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没有机会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业余生活匮乏,生活质量不高且长期处于隔离的状态,也会加剧心智障碍人士的障碍情形,例如会导致语言退化、行为与情绪管理失调等问题。同时,为他们长期提供照料支持的家长心里健康受到威胁,体力和精神压力都巨大。另外心智障碍人士缺乏运用当地社区资源的机会,直接影响到其心理和技能的发展,致使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得不到提升,难以实现社区融合。
对于家长而言,当一个家长在刚刚得到医生对自己孩子诊断为心智障碍人士的时刻,一定面对很多恐惧和焦虑的情绪,而现有的社会资源远远不足够对他们提供支持。家长是心智障碍者天然的支持者和终身的老师,家长的观念和做法将影响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人的成功在于超越自己,而非超越别人。心智障碍者如此,家长亦如此。
问题一:心智障碍者的家庭之间缺少连接和沟通,因此,心智障碍者家庭面临的很多具备共同属性的社会问题未被显现。作为连接心智障碍者家庭,发挥代表服务用户属性的家长组织,不发达地区尚未建立或发展落后。因为缺少连接平台,这些心智障碍者家庭处于被动接受现实的状态,有经济条件和能力的选择去其他地区寻求暂时的服务和支持,没有经济能力的则抱着放弃的心态,仅仅依靠福利性的支持。因为缺少与所在区域的社区及利益相关方的连接,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的处于与主流社会隔离的状态,生活品质亟待改善。以自闭症谱系群体为参照,根据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调研整理的《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数据显示,自闭症谱系儿童的家长希望加入家长互助组织,以此获得更多信息、交流和资源支持的需求强度为81%,但近69%的家长表示没有参加过这样的组织,家长之间的互助有限。
问题二:作为心智障碍者的核心照料者和支持者,心智障碍者的家长本身缺乏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对待心智障碍者。偏远地区的信息闭塞导致他们对心智障碍者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多家长或者不接纳这样一个特殊孩子,或者过度替代、过度保护心智障碍者。这个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心智障碍者的弱势程度,他们缺乏独立的社会角色,潜能不能很好的开发,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融入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挑战也会随之增加,家庭承担的照料压力和成本也不断增加。这些家庭既需要专业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对心智障碍者正确的认知,亦需要提高他们对相关政策体系、社会服务资源以及社区支持的理解。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心智障碍者的照料者本身也面临很多体力和心理压力,例如《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报告显示:
Ø 自闭症谱系家庭中,54.2%的家庭有一人放弃工作专门照料孩子(大部分是母亲放弃工作,占比90.2%),68%的家长认为生活质量下降,且48%的家长认为自己无力应对孩子面对的挑战。
Ø 家长希望获得相关培训和相关教育康复知识技术的需求强度为83%,但72.3%的家长表示未获得这些信息和知识
问题三:社会缺乏对心智障碍者正确的认知,存在很多偏见,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方认为心智障碍者是需要终生被照顾的对象,不认为他们可以参与很多社会生活。《蓝皮书》数据显示:61.2%的家长认为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和帮助不足;65.4% 的家长认为孩子和家庭会受到社会歧视。这种认知偏差在不发达地区更为普及,导致心智障碍者无法在本地获得很多社区资源和服务支持,参与社区及社会生活范围狭窄,与主流社会隔离。如上述调研数据显示:54.9%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社区得到安置;但是47.2%的自闭症谱系儿童为获得相关支持,不得不选择在异地康复或上学。
二、 项目目标
1)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在社区为心智障碍者提供常规的融合体育娱乐活动。通过活动带动心智障碍者的参与和融入,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也通过活动中志愿者的参与,体验与心智障碍人士相处的经验,从中了解社会融合的重要性并把体验传播出去,一起作为推动社会融合的行动者。同时为心智障碍者自倡导提供舞台和条件,让该群体自主发声,进行自身权利、能力呼唤,提升社群融合能力。
2)对心智障碍者家长提供长期系统的支持,以及运用“过来人”的身份分享实务和心理变化的经验赋能和赋权家长,为家长提供心理支持、能力建设、发展家长/家庭之间的同伴支持与互助,支持家长关注倡导议题小组的发展,并组织骨干家长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以促进家长在自我成长中成为心智障碍者最好的协助者、支持者和倡导协作者。
3)为家长组织建设和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专职团队,进而促进家长组织从抱团取暖互助性的非正式组织向专业化倡导组,提升组织发展的专业能效。
三、 项目内容
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支持,帮助心智障碍者融入社会,促进心智障碍者家长能力提升,推动组织能力建设,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① 融合活动:通过定期(每月)组织融合活动,主要是体育活动, 也包括徒步、生日会、篮球队、绘画班、爬山俱乐部、马拉松、夏令营等活动。活动营的原则是:更多的让志愿者支持心智障碍人士共同娱乐,共同成长,家长可以陪同,但是不能直接参与活动陪伴;让志愿者与心智障碍者以平等的身份成为伙伴,在游戏中互动、融合,建立信任和友谊,共享游戏快乐!开展家长喘息服务,包括:艺术疗愈,心理建设,妈妈合唱团,瑜伽等,家长“结对帮扶”计划,老家长带领新家长,一对一,二对二,甚至是小组形式,帮扶活动可以是康复指导,上学计划,还可以是支持结对家长妈妈外出购物,给结对家庭一个休息独处时间。
② 家长能力建设:成立家长支援中心,培训他们的工作人员为当地有需求的家长提供系统的长期的指导和服务(心理辅导、咨询、小组工作等);开展家长能力建设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在当地社区开展社区融合讲座和宣传倡导活动,提升社区对心智障碍者的认知和态度,倡导当地政府出台有益于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③ 组织能力建设:家长组织明确所需职位的工作职责为项目执行,确保融合中国项目质量,在当地招聘人员;提供系统的线上线下的培训和督导;定期的对入职人员做出评估和建议;维护机构基础运营。
四、 项目执行效果
本项目已完成一期立项和执行,共支出善款136,443.86元,所支持内容为:2022年-2023在北京、广州、温州、大连等4个城市,累计开展融合活动20余场,带动了200余名志愿者陪伴支持了200余名心智障碍者,帮助心智障碍者拓展社交、融入社会。与此同时,为心智障碍者家长开展了10余场能力提升培训,为心智障碍者家长缓解焦虑、增强面向未来的信心。
通过本期执行,项目:(1)为心智障碍者提供了多元的融合场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融合活动,心智障碍者的自信心在活动中得到提升;(2)形式多样的融合活动吸纳了大量志愿者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志愿者与心智障碍者近距离接触,了解了这个群体的特点后,更愿意以包容、友好的态度接纳心智障碍者;(3)针对家长的喘息及赋能活动,帮助家长短暂离开繁琐的照护日常,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关照自身的成长。
志愿者支持心智障碍青年查找定向越野打卡点
心智障碍青年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体验自主购物
五、项目财务收支情况
该项目自2019年底上线至2024年中,共筹集善款1,218,197.09元,其中包括母项目《融合中国成就阿甘梦》861,310.39元,子项目《让爱来,让碍走,益起月捐》355,586.70元,子项目《支持就业,益起月捐》1300元。其中由于《支持就业,益起月捐》项目未达到执行标准,故并入《让爱来,让碍走,益起月捐》执行。
项目根据自然年度向公募机构申请善款立项执行,目前已顺利完成一期136,443.86元善款的执行(其中项目资金132,350.55元,公募机构管理费用为4093.31元),二期项目活动正在陆续开展中。
Ø 以下列支部分票据凭证:
(凭证见附件)
2024年4月14日阳光明媚的上午,在华南师范大学的校园里,一场需要心智障碍青年(以下简称心青年)与志愿者合作完成的定向越野打卡活动火热开展。
活动开始后,每个大组抽取一条路线,路线上的地点以谜题的形式出现。心青年们需要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按照提供的地图,寻找打卡的地点。
文化广场
“圆形的舞台,细听能听到美妙的音乐。”无论何时,文化广场总是华师人一展歌喉的好地方。心青年初来华师,也定然要来体验一番。
文化广场的打卡任务是心青年与志愿者们合作唱一首歌。借此机会,不少心青年一展歌喉,与志愿者一起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缓缓清唱。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歌声传遍整个文化广场,吸引了不少在旁边玩耍的“小听众”。
手球馆
“球声响彻球馆内,水声哗啦夏日凉。”红色外墙的手球馆向来是“美照盛地”。在这个打卡点,心青年与志愿者合力需要完成指定姿势。
看着提供的图片,心青年与志愿者手忙脚乱地思考站位以及姿势,试图最大程度还原参考图片的模样。
“咔嚓”一声,相机留住了大家的笑颜,搞怪的合照姿势定格在照片里。
孔子像
“有教无类之思,仁礼谨记于心。”孔子像是华师的著名雕塑,来到华师必然要在孔子的“注视”下完成一次打卡任务。这不,心青年正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进行绕口令挑战。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扁担宽扁担长…”。许多心青年的初次挑战磕磕巴巴,无法顺畅地读完一句绕口令。但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终于能出色地完成,获得盖章。
生物园
“美人树当何处寻,生物园里等秋冬。”华师的生物园,每逢秋冬,便成了片粉白相间的海。美人树,又名异木棉,在秋冬之际开出一朵又一朵美丽的花,形成一片花海。
只可惜仍是春夏之际,未能等到花开,但这并不妨碍心青年到这一赏美景。在这个打卡点,大家需要回答与孤独症相关的知识问答,全部回答正确才能够获得徽章。大家都认真读题,力图一次性快速地回答完。
情人桥
“岸边荷花朵朵,有情者湖上相拥。”情人桥上,心青年与志愿者按照要求,需要打卡三张以不同方式比心的照片。有的小组每个人比一个爱心,有的小组两个人合力“拼”出一个爱心,比心方式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在情人桥这个优美的环境里,心青年与志愿者用“比出的爱心”展现友情之爱。
在所有打卡点完成打卡任务后,心青年与志愿者们一起回到了起点,领取他们完成任务的奖品。根据回到起点的先后顺序,颁发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与优秀奖。
心青年与志愿者拿到奖品后都十分开心,在华师正门的水池前合影留念。
自主生活训练营
互不相识的我们聚在一起,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又是一个早晨 杨芳英和李巧华早早地来到了训练营 在这间小房子里 她们是家长 更是与六个孩子一起生活的助理老师 教授的却不是任何一个学科 而是如何自己生活 孩子们在这个小家里共同生活十五天 锻炼买菜、做饭、打扫等生活技能 这就是自主生活训练营
01
“云耳蒸鸡:鸡1.5斤、干云耳…”
孩子们到达训练营的第一件事情是抄笔记,而笔记的内容就是中午要做的菜的菜谱。记菜谱是为了让他们加深记忆,也是为了日后他们在家自己做饭的时候,有菜谱可以参考。
人到齐,时间差不多了,杨芳英和李巧华便开始组织大家挑选自己要做的菜。挑选的方法很简单,谁先举手,谁就能先挑选。选定了某一菜品的孩子,等会儿就要负责买这样菜品所需要的食材。
虽然老师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不算久,但却大体上熟悉孩子的性格和特点。“只要有得选,捷麟一定会选青菜。”杨芳英满脸笑容地说。
— — — — —
买菜
DIET
出门的路上
老师教孩子们系鞋带
02
老师们带着孩子一起走路去菜市场。去菜市场的路上,老师会一直“考验”孩子们记不记得今天要买什么食材。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们会不记得,这时候,老师会提醒。过了一会儿,老师会再次提问。如此反复,孩子们也就记住了自己要买什么食材。
到了菜市场,一个老师会带着一个孩子去买菜,另一个老师会把其他孩子聚在一起,组织他们站在一边。
孩子们会自己挑菜,自己给老板算钱,自己扫码支付,自己拎菜,老师只在旁边起到引导协助的作用。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购物流程以及手机支付流程。
有的孩子显然不太知道如何扫码付款,每当这个时候,杨芳英和李巧华会拉着孩子的手,带着他们走流程。
— — — — —
做菜
DIET
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菜
03
回到训练营后,大家开始着手做菜。
杨芳英和李巧华一个主要负责厨房炒菜,一个负责在客厅协助大家备菜。
孩子们会依次拿好洗菜盆,到水池处洗菜。洗完以后,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按照要求切菜。
厨房的位置十分有限,因此孩子们会轮流进入厨房,做自己的那道菜。老师会手把手教他们调味、炒菜。
刚开始,孩子们还十分依赖老师的上手指导,慢慢地,他们能够自己动手去炒好一道菜。
— — — — —
独立
DIET
04
吃完饭后,大家开始收拾。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有序地收拾桌面、洗碗、擦桌子、扫地和拖地。老师会在旁边告诉孩子们有哪些地方不足。
午休过后的下午时光,每天的学习内容都不同。杨芳英分享到:每一期参与自主生活的孩子能力都不一样,因此她会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课程。
有的时候,他们会在室内做操,学习叠衣服、做大扫除;有的时候,他们会到室外,学习如何坐地铁,如何用导航,如何分享自己的定位。
在老师十五天的教导下,孩子们迅速成长,掌握了一定的自主生活能力。相信在老师的教导和家长的配合下,他们能熟练掌握自主生活能力。
家长反馈
自主生活训练
自主生活是心青年从康复教育走向社会的重要基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实现自立的基础,也是自闭症孩子的必修课。无论是哪种障碍程度的自闭症孩子,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底线标准。自闭症孩子如果能独立完成衣食住行所需基础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也会极大地减轻家庭的负担和未来安置的难度。
为此,广州扬爱从2022年起开始开展自主生活训练营,由具备经验的家长作为助理老师陪伴心青年共同生活在家庭里,学习做饭买菜、交通出行、社区资源应用等技能技巧,提升独立生活的能力。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