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详情
1.项目发起事由
“地上文物看山西”
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且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杰出技艺,征服了无数人。
据统计,山西地面文物占全国的57%;元以前早期木结构古建筑遗存495座,约占全国580座的85%。还有大量古城古镇和古城,也是中国元代以后壁画的宝藏。
洪水让历史建筑面临危险
垣曲县王茅镇王茅村文家大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四合院民居,经这场大雨岌岌可危,特别是上房因地基渗水而下沉,随时有整体倾覆的危险。
运城市平陆县洪池乡北马村赵家祠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清代建筑,后墙因漏雨倒塌,致使屋顶于坍塌,需及时清理抢修。
大量历史建筑岌岌可危
然而,在近半个月内,山西持续遭到强降雨的侵袭,山西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内涝、地质灾害、洪水等灾情。全国各地都行动起来,支持山西的灾情的救助、人员的转移,减轻当地受灾群众的所遭受的影响。
平遥梁村源神庙门头毁坏严重
平遥古城内民居山墙完全坍塌
自然灾害面前,除了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也会伤及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这次山西暴雨灾害,对保存在三晋大地上的传统木构建筑威胁巨大,大量历史建筑岌岌可危,有的甚至就会永远消失。
山西的建筑遗产价值很高,但同时存在数量巨大、非常分散,雨灾后交通不畅的情况,以及地方政府财力薄弱的现实困难,这都给古建筑抢救带来巨大的难度。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文物部门都在积极行动,清点受损文物建筑,加紧排险,但更需要公众可以行动起来,共同来支持这场规模浩大的古建筑抢救行动。
抢救山西古建筑 守护中华文明血脉
我们发起这次针对山西古建筑的抢救募捐,呼吁全国人民对山西古建筑遗产的关注,也是在回应“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议题中对文化遗产未来命运的关注,更是对中华文明的血脉守护。
运城市新绛县光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清代早期民居局部坍塌
本次项目集中关注平遥县、运城市和高平市这三个地区,这三个地方都是古建筑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古城的代表,完整保留了明代城市格局和大量的传统民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运城市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市,其中新绛古城保留了较完整的唐代格局,十分珍贵;位于晋东南山区的高平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其中宋金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早期木构建筑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基地。
高平市河西镇南苏庄玉皇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建筑,雨后大殿损坏、两侧厢房屋顶损毁、山门屋顶损毁。
携手共“晋”守护文化遗产
本轮募捐的抢救对象包括:平遥古城传统民居32处、传统村落历史建筑4处;运城市历史建筑16处;高平历史建筑10处;抢救行动主要是对雨灾中受到严重损坏的历史建筑设置可逆的紧急措施,包括架设风雨棚,防止雨水、大风、降雪对建筑的进一步侵蚀;加固歪闪的木结构、屋顶和墙体,防止其逐步倾倒;抓紧清理现场,整理记录散落的建筑构件等;这些紧急措施都是可逆,不会对历史建筑造成的原真性造成影响,同时为未来的科学的修复作准备。
高平市北诗镇北诗村炎帝庙(市级文保单位)清代建筑,大殿屋顶损坏、看楼屋顶坍塌。
本次发起救助的对象只是这次山西雨灾后受损的文物建筑的极小一部分,随着灾后修复的逐步展开,我们希望之后还有持续不断的援助给到脆弱的山西古建筑。目前我们已经和当地的合作方,平遥县人民政府、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和高平市文物保护中心一起确认锁定了第一批最急迫需要进行紧急救助的古建筑名单。
具体紧急救助对象介绍
平遥古城
1、平遥古城传统民居32处(历史建筑)
2、平遥传统村落建筑遗产4处
运城地区
3、平陆县洪池乡北马村赵家祠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4、垣曲县王茅文家大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运城新绛县阳王镇北池岭财神庙(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6、运城平陆县东延村杨家老宅院(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7、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祖师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运城稷山北松鹤村吕祖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运城稷山县佛峪口村戏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0、运城万荣县玉帝丁村尉氏宅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1、运城垣曲县历山镇朱家沟村舜帝庙(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2、运城垣曲县历山镇北垛村王氏2号宅院(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3、运城万荣县北薛村玉皇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4、运城万荣县贾村后土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5、运城万荣县刘村寻氏宅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6、运城万荣县王正畅家祠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7、运城万荣县新寺庄娘娘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8、运城万荣县长乐观音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平市
19、高平神农镇中村村圆融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20、高平米山镇米西村清代古戏台(非文物点)
21、高平北城街道办事处石门玉皇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2、高平北诗镇兴隆诸神馆(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23、高平北诗镇北诗村炎帝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4、高平北诗镇西山村三教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25、高平北诗镇西韩玉皇庙(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26、高平原村乡原村西寺(非文物点)
27、高平河西镇南苏庄玉皇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8、高平救助对象十 米山镇东墡村关帝阁(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图片信息说明:以上相关救助信息由我们的在地合作方提供,包括平遥县人民政府、运城文物保护中心、高平市文物保护中心、UHC城乡遗产保护工作室、山西万唐龙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图片和照片版权归各提供方所有。
二、项目预算
本轮募捐的修缮对象包括:平遥古城传统民居32处、传统村落历史建筑4处;运城市历史建筑13处;高平历史建筑10处;保护行动主要是对受到严重损坏的历史建筑设置可逆的临时保护措施,包括架设风雨棚,防止雨水、大风、降雪对建筑的进一步侵蚀;加固歪闪的木结构、屋顶和墙体,防止其逐步倾倒;抓紧清理现场,整理记录散落的建筑构件等;这些紧急措施都是可逆,不会对历史建筑造成的原真性造成影响,同时为未来的进一步修善作准备。
项目预算表
项目最低执行金额
本项目“最低可执行金额”为10000元。
剩余善款处理计划
若最终所募善款少于“最低可执行金额”,善款的变更使用方向为公募机构同类相关项目。
项目开始募捐时间
2021年10月19日
三、项目执行计划
第一阶段:2021年11月-12月:与三个当地合作方再次确认抢修名单,制定抢修方案。
第二阶段:2022年1月-9月:三地同时开展抢修工作项目实施,完成前期紧急修缮保护工作。
第一周: 平遥:完成古城内10处传统民居抢修;运城完成编号3-7救助对象;高平完成编号19-22救助对象;
第二周:平遥:完成古城内10处传统民居抢修;运城完成编号8-12救助对象;高平完成编号21-25救助对象;
第三周:平遥:完成古城内10处传统民居抢修;运城完成编号13-18救助对象;高平完成编号26-28救助对象;
第四周:平遥:完成古城内2处传统民居和周边传统村落4处抢修;
第三阶段:2022年12月:项目成果评估验收、项目材料收集及结项。
四、发起机构介绍
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简称“思源工程”)是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民建中央发起并负责日常管理,于2007年3月成立的全国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资助以扶贫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主的“思源工程”活动,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进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现任理事长为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陈昌智。
五、执行机构介绍
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成立于2006年,是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城乡建筑遗产保护的基金会,基金会由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的阮仪三教授发起,常年得到热爱文化遗产保护的企业、个人,还有遗产地的资助和支持。山西一直是基金会工作的重要遗产区域,长久以来关注山西木构建筑,特别是那些散落在各个乡村的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和壁画。并且长期致力于对山西古建筑的宣传,2011开始创立的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和艺术家驻地项目就是非常好的为公众提供了解、学习山西文化遗产的活动,为我国遗产保护的多种力量参与提供了实践。
五、票据说明
如需捐赠发票,请将详细信息发送至:rysfunding@sina.com(详细信息包括:捐赠渠道、捐赠日期、捐赠金额、交易订单号、捐赠交易截图、发票抬头、收件人、联系电话、邮箱),经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确认后将尽快为您开具电子捐赠票据,发送至您的制定邮箱,谢谢。
三教院已竣工!
自去年10月发起“风雨飘摇,守护古建”项目以来,虽然受到各地疫情的影响总体速度放缓,但基金会与地方伙伴紧密合作,不断推动向前,截至9月16日已经有7处古建筑得到了抢修。但我们在项目的执行中,也深深感到面对如此众多数量需要抢救的古建筑的力不从心和任重道远。保护是一项需要更多人参与的长期的事业,希望我们的项目不但能抢修更多的古建筑,也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进来,为这些珍贵的建筑遗产献上每个人的一份力量。
请持续关注,散播开来,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七处修缮的款项分别来自线上和线下的捐助,其中运城大佛寺由安基金红菩提偏远山区专项基金携手公益伙伴汽车公社捐助;平遥源神庙由西部阳光基金会和北京文保研究中心共同捐助搭棚。其余项目的善款都来自有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和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会发起的“风雨飘摇,守护古建”的线上公众捐款。
项目正在执行中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