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清尘同行者伙伴,
展信佳!
2月,我们在北京举办了“减轻疾病负担·关注矽尘危害”第十三届推动解决尘肺病农民问题交流会,在《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十四五期间的最后一年,与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媒体朋友、尘肺农民、照护者代表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再度聚首,共商尘肺病农民问题的制度性解决之道。
自去年公开“90后”尘肺病患者的画像后,我们围绕这一议题继续深入研究,发掘出两个亟待解决的“既新又旧”的问题。
一方面,在现有研究主要以职业性尘肺病患者为调查对象的情况下,我们去年在全国十三个省份调查了尘肺病农民工的疾病负担,并在此基础上关注到了患者家庭的无形负担以及照护压力;
(尘肺家庭孩子照顾患者父亲吸氧)
另一方面,我们结合年轻一代尘肺病患者从事的行业,锁定了人造石英石加工这一有着严重粉尘危害的新型行业,发现该行业已令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消失的矽肺“死灰复燃”,并参考和借鉴了相关国家的治理经验,希望为中国的人造石英石行业治理探索出一条解决路径。
贵州省贵定县的小加工作坊
我们在会议上正式发布了“消除人造石英石矽肺倡议”,人造石英石台面,因其美观、耐用、易清洁等特点,已成为厨房、浴室装修的热门选择,走入千家万户。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台面背后,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健康危机——人造石英石矽肺的威胁正悄然逼近。但,这一切并非无法改变。我们希望通过倡议的发布,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人造石英石加工造成的职业危害、为了我们共同的无尘未来采取行动。
同时,我们在会上分享了2025年度准备的建议案,从基层职业卫生执法现状、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新型涉尘行业问题、无责任主体患者保障四个角度展开,希望继续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推动中国尘肺病农民问题的制度性解决。
此次会议,参会的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一线政府工作者和行业伙伴分别结合自身角度分享了他们关于中国尘肺病农民问题治理的思考与见解,并达成了鲜明的共识,那就是“防大于治”,要坚持《职业病防治法》中预防为主的方针。两位人大代表张临山、陈玮也已从预防角度提交两会建议案。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将有更多的年轻工人远离矽肺威胁,拥有真正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专业内容: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 第十三届推动解决尘肺病农民问题交流会成功举办
专家详解|叶俏:人造石导致矽肺在全球卷土重来,我们该如何行动?
消除人造石英石矽肺倡议|你我的选择,与他们的呼吸和生命有关
圆桌对话|“隐形杀手”人造石英石矽肺的应对之道
2月,大爱清尘位于全国各地的一线伙伴共开展57次入户探访,寻救的足迹走过8,288.24公里。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资助名单及活动开展情况
2021年至2025年
2月18日,来自西北民族大学的三位同学与大爱清尘位于青海省民和县的志愿者伙伴一同回访尘肺家庭妈妈韩哈费则的养羊创业项目。
韩哈费则的丈夫马大哥21岁起便前往新疆罗布泊的金矿上务工,因担任风钻工而涉尘患上尘肺,已丧失劳动能力多年。为了照顾生病的丈夫和三个上学的孩子,韩哈费则除了在家养羊,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外,还需要时不时外出到周边打零工以补贴家用。在了解到韩哈费则一家的情况以及她有十余年的养殖经验后,大爱清尘自2021年开始通过“帮尘肺家庭妈妈撑起家”项目支持韩哈费则养羊创业,引进优质品种改良羊群、扩大养殖规模,以增加家庭收入。
马大哥共有兄弟五人,其中已有两位因尘肺病相继离世。多年来我们回访的心情虽然有时难免沉重,但也同时被每一分坚韧和希望所温暖。韩哈费则的羊群从原有的十几只羊,到现在的七十多只,每年能够实现1-2万元的稳定增收,三个孩子也相继完成学业、或顺利度过关键的升学阶段,她未曾停止的身影背后是生活的艰辛,脸上的笑容则是对未来的期盼。
“我们深知,每一次的探望、每一份的帮助,都是对他们莫大的支持。也更加深感行动的意义!”当天参与回访的小熙同学向我们分享到。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资助名单
2月,位于河南省栾川县的三川康复中心举办了一场温馨的答谢会,康复中心服务范围内的189位康友、家属、志愿者通过长达7个月的行为公益,用手机每日签到、捐步、答题等方式为“守护尘肺家庭孩子安心上学”项目共筹集爱心助学金一万余元,将可以支持超过10名来自困难尘肺家庭的初中生安心上学一学期。
三川康复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在当地开展1407场活动,服务康友近3万人次,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尘肺农民家庭境况因此得到切实的改善,同时也有希望与爱心的相互流动。
2月,农民日报发布了关于如何解决尘肺病农民工复杂困境的文章。
2024年8月,农民日报记者朱凌青跟随大爱清尘前往内蒙古赤峰市,记录下了不同年龄、不同病程的尘肺病农民的故事。
记者发现,在政策陆续出台和社会组织开展救助的背景下,尘肺病农民要想走出困境,仍需要一些额外的“幸运”。对大部分尘肺病农民来说,从患病的那天起就仿若被困进了漫长的冬季。他们被尘肺病困住的人生,不知何时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2024年《中国尘肺病农民工调查报告》
2月,除了第十三届推动解决尘肺病农民问题交流会的举办外,公共政策研究院邀请健康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2024年的《中国尘肺病农民工调查报告》初稿提出完善和修改建议。研究院将在后续对报告中数据的呈现和解读方式做进一步优化,同时对部分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分析,除了面向政府外,也将基于研究发现提出的政策建议同时面向企业、社群、与个体。最新版的白皮书报告将在不久后与各位伙伴正式见面!
我们正在读
社会学家黄宗智将非正规经济定义为由规模较小的、不具有法定正规“用人单位”身份的“私营企业”、以及数量庞大的未经登记人员组成的城镇经济体。这个经济体具有低报酬、低稳定性、低或无福利、没有国家劳动法律保护等特点。据估计,2010年我国有1.1亿非正规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员的63.2%。
非正规经济的发展壮大与中国的政党-国家体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在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的政治体系之下,改革后地方政府为追求外来投资而陷入相互竞争,为获得财政收入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高度集中的权力使地方政府能够在发展中大量调用资源,如征用城郊和农村的土地为外来企业提供廉价土地,以及向企业提供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补贴优惠等。获得政府保护的企业不仅能获得补贴和支持,还可以免去众多行政约束,通过非正式地运作某些法规,地方政府给外来资本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廉价劳动力。
农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又由于小农家庭农场的特征常常成为非正规劳动力——“农民工”家有小农场,他们失业或退休后可返回家乡种地,所以地方政府和企业可以不必为他们提供(或更充分地提供)社会保障。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是流动人口和临时工人,他们很难享有与城市工人同等的权利,也很少依赖正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或解决纠纷,而是依赖乡村长期以来的机制和惯习。
非正规经济是改革四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源之一,但是它在推动GDP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与环境问题。黄宗智指出,低工资和依赖非正规经济的现实造成的结果是大部分盈利归属于外来的投资者而不是中国的工人。无论从社会公正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提高下层和中下层社会群体的收入,向“公平推动发展”的道路迈进,由社会公平来扩大国内市场和推动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梓原是一位梦想成为“公益艺术家”的开朗女孩,过去一年大家在邮箱中收到的二十四节气画作正是由她与尘肺家庭的孩子们共同创作的。
“公益艺术家”是梓原给自己“发明”的一个身份,她希望用与艺术相关的表现形式展示公益项目成果,从而让更多人看到不同的世界,意识到社会中的问题,并唤起他们的同理心。
如今,她的梦想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她也将继续用艺术帮助尘肺农民和他们的孩子,让他们的声音传得更远。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了解梓原的艺术与公益之旅:
月捐人故事 | “脚踩风火轮”,用艺术做公益的梦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