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募捐 | 社区教育发展计划 | 帮帮公益
公开募捐编号:53110000MJ0178318DA24020
备案到期时间:2026-12-31
他们在参与
团队 11
echo 加入“育见美好”月捐计划, 每月支持100元, 目前共支持300
杨晓燕 加入“育见美好”月捐计划, 每月支持200元, 目前共支持1,800
爱心人士 加入“育见美好”月捐计划, 每月支持100元, 目前共支持900
爱心人士 加入“育见美好”月捐计划, 每月支持100元, 目前共支持900
杨方熙 加入“育见美好”月捐计划, 每月支持500元, 目前共支持4,500
少年集.半校学习社区
邢莉与9位伙伴共支持600.00
相信少年的力量
为爱行走团队
张龙与2位伙伴共支持420.00
为爱行走,一起加油!
日敦日新
薛野与1位伙伴共支持4400.00
让教育配得上孩子
全人生长
刘斌与2位伙伴共支持4280.00
与青年和儿童共创全人生长
先锋教育
崔涛与16位伙伴共支持7689.00
相信就会看见
  • 详情
  • 进度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的13岁少年王子耀,被三名同样不满14岁的少年用残忍手段杀害,这起未成年人刑事案,因在被害人和受害者同样的留守儿童身份而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思考。

      有研究发现,16岁前留守或单亲家庭的背景,和成年后的暴力型犯罪有着密切关联,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乡村流动及留守儿童在成长和教育中缺乏人性滋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在人格塑造方面得到的教育也非常匮乏,甚至基础教育也有缺失。

       据2020年的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共约有1.38亿人,其中流动儿童7109万人,留守儿童6693万人,占全国儿童总人口的46.4%,也就是说中国有近一半儿童受到人口流动影响,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乡村儿童。


面对许许多多乡村孩子的成长问题

也许你曾想过

自己能为他们的成长做些什么


"社区教育发展"月捐计划 

    “社区教育发展”月捐计划是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24年12月上线的募捐计划。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致力于以独立的立场开展教育研究与政策倡导,聚集教育界内外的民间智慧,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我们期待遇见更多美好的你,通过每月小额、定期、持续的捐赠方式,共同构建美好的社区教育,见证乡村孩子的成长。


 您的捐赠将带来哪些改变?

月捐20元,

可支持20名乡村学生获得一次社区活动;

 

月捐50元,

可支持一位社区教育工作者参加一次专业培训;

 

月捐100元,

累计一年可支持一次社区教育调研的省内交通费;

 

月捐200元,

累计一年可支持一次研究的策划、写作讨论、编审校会议;

 

月捐500元,

累计一年可支持一次主题或区域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社群活动;

 


加入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社区教育发展”月捐计划,和我们一起通过以下方式助力乡村孩子的成长。



 促进社区教育发展,助力乡村孩子成长


      乡村儿童除了受到人口流动的严重影响以外,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乡村学校也存在其他问题,导致乡村儿童在人性滋养、社会交往与人格塑造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撤点并校浪潮后的各地中心校,往往采用封闭式寄宿制管理,学校与社会的隔绝,导致学校成为小的丛林社会,校园霸凌甚至更严重的刑事伤害屡见不鲜,已引起社会重视。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组织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入乡村教育领域,乡村教育的软硬件都得到极大提升,也为乡村学校的教育改善带来很多可能性。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系统、理念的封闭导致学校在回应儿童生命成长真实需求方面的调整非常缓慢,而乡村儿童的情感陪伴需求以及社会化情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成长需求都无法在学校这一单一系统内得到满足。

       科技的发展为促进真正的教育公平创造了条件。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公开的学习资源使得乡村教育的主体也由单一的学校变得更加多元,这也为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真正促进教育公平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各种教育形态、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各种公开的教育资源,可以与乡村孩子需求的对接,满足乡村孩子的成长需要。

       社区为真正回应儿童成长的社会化学习(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提供了天然的土壤,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和个人将改变乡村教育的视野投向了社区。所以,在社区里发生的非正式、非正规的学习,就成为了更多教育公益工作者寄予希望的一个场域。

                       (图片已取得授权)

      但乡村儿童为何需要社区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社区教育?在社区教育领域,都有谁在行动?行动者们面临怎样的挑战?需要什么样的支持?那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一线行动者的智慧,又如何变成更多人的智慧?我们如何让一线社区教育的行动者,获得更多的关注、资源和成长?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一次全方位的对乡村社区教育领域的扫描,以及搭建一个支持社区教育机构和一线工作者的平台,为这些机构和一线人员提供资源、交流和成长及赋能的机会。

       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结合自己多年在乡村教育一线开展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希望能在乡村儿童社区教育领域开展研究与项目实践,对乡村教育及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环境改善提出建议与有效方案。

                            (图片已取得授权)

      我们计划通过社区教育扫描和研究报告,呈现和倡导社区教育对乡村儿童发展的现状和价值;调查社区教育领域内机构的动向和需求,分析和洞察对社区教育支持的空白,推动专业、资金在内的多元支持力量投入到到社区教育领域,进而支持社区和谐发展,为乡村儿童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

       面向针对乡村儿童成长开展工作的社区教育和社区工作机构,搭建传播、交流、学习和资源对接的平台,提升这些机构的运营能力和水平,进而使其更好地服务社区教育和社区的发展;

       针对社区教育和社区工作从业者,通过调研,挖掘出具有共性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并开展针对性的线上线下共学及赋能活动,提升一线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能力。


 非公募机构介绍

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致力于以独立的立场开展教育研究与倡导,聚集教育界内外的民间智慧,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项教育研究项目和活动:出版《中国教育蓝皮书》,以民间视角纪录、探讨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由荷兰BRILL公司开始发行英文版,受到国际社会各界好评;并于2016年起出版《中国流动儿童蓝皮书》。

研究院推出了多项专题研究成果,如关于高考改革、取缔奥数、北京小升初乱象研究、新课改十年、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恢复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家上学研究、高等教育信息公开等;推出的民间版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方案”等,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通过举办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讲座、教育沙龙、出版等,开展公众讨论,进行教育传播和推广,对我国教育政策的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研究院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集团、公益组织和学校有广泛的合作,是国内外基金会、研究机构、企业与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合作的重要渠道,并为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提供管理和咨询服务。

 

使 命 ★ 以独立视角研究教育问题,以社会力量推动教育变革

愿 景 ★ 成就最具公信力的民间教育智库



 月捐款项用于哪里?

本项目为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长期月捐项目,为机构提供更稳定的抗风险能力,帮助我们更可持续、稳健地推动项目落地。

我们将按照实际需求将善款用于:

 乡村社区教育领域扫描和研究报告;

组建全国的社区教育者交流社群,探索线上线下交流和共学机制,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赋能活动;

搭建和运营社区教育和社区发展共同体,根据机构所在的区域及面临的问题,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包括组织区域内及周边的社区教育者、潜在资源方开展体验式、参与式的参访和交流活动;支持参与者在对好的社区教育的感知中,对社区教育的理念和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带回一些迭代自己行动的最小可行经验,回到自己的实践中。



 项目预算 

 


执行计划

1 扫描和研究报告执行方案

1.1 方法:将借鉴人类学田野调查,综合运用问卷、访谈、民族志、叙事研究等方法,观察和记录在校园以外的乡村社区场域中,为儿童成长提供教育服务和支持的机构及个人。

1.2 关键里程碑(2025年)

♦ 3-5月:文献综述、深度访谈;

♦ 5-7月:实地调研;

♦ 8-10月:撰写报告、补充采访;

♦ 11-12月:成果发布及区域交流;

2 社区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工作者赋能提升计划

2.1 社群教育大会;

2.2 访谈案例及扫描成果传播:在访谈过程中对典型案例的价值进行提炼,形成故事文案传播,以便在过程中就可以汇聚更多社区教育机构和工作者,同时形成项目的影响。计划能至少实现5篇社区教育领域内机构实践的文案和短视频可供传播;

2.3 区域交流会:与不同区域的伙伴合作,在项目年度内开展4次区域交流活动。


风险管理

  • 风险识别:包括资金筹集不足、项目执行延期等潜在风险。

  • 应对措施: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包括备选资金筹集渠道和灵活的项目调整方案。

传播计划

  • 传播渠道:利用社交媒体、官方网站、合作伙伴网络等进行项目宣传。

  • 传播内容:定期更新项目进展,分享成功案例和交流成果。

捐赠者参与

  • 捐赠者沟通计划:定期向捐赠者报告项目进展,邀请捐赠者参与线上线下活动。

  • 捐赠者反馈机制:建立捐赠者意见收集和反馈机制,不断优化项目执行。


 成为月捐人可以获得什么?

定期收到项目进展报告,及时了解项目动态;

优先参与研究院举办的线上、线下活动;

获取月捐人专属的捐赠证书和捐赠发票;

查核捐赠公示和个人捐赠记录;

对研究院工作团队提出建议;

根据月捐人个人意愿,随时开启或者停止月捐。


 发票说明 

(1)感谢您的爱心捐赠!但本会及受助人不会向捐赠人返现金或回赠物资。

(2)向本会捐赠可享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所有捐赠人均可向本会申请开具合法的捐赠票据,需要捐赠票据的爱心用户须提供以下信息(捐赠人姓名、开票抬头、金额、捐赠截图凭证、联系电话、邮寄地址等)。

扫描下图二维码,填写信息以便为您开具捐赠票据:


 剩余善款处理计划 

所筹善款将全部用于本项目,如有剩余善款,转捐至同类型项目继续执行或用于执行机构其他公益项目的支出,所有善款支出情况会通过平台进行财务进展披露,接受公众监督 。

 




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

如对捐赠和项目有任何问题,

欢迎联系我们。

电话:010 - 6223 6842

邮 箱: editor@21cedu.cn



项目起始时间: 2023.02.13

项目筹款情况:上线以来累计筹款  218,310.60  元 , 本年度累计筹款 46751.00 元, 累计捐赠人次 4123 次。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查看更多
2025年5月27日
《社区教育发展计划》财务披露报告 查看详情
披露周期:2024-01-01 至 2024-12-31
为本条进展点赞
2025年5月1日

振兴乡村教育,如何激活学校的活力?在生源流失、资源紧缺的现实困境下,哪些创新路径正在重塑乡村教育的未来?又有哪些扎根泥土的学校,用行动书写着突围样本?在本次乡村教育振兴大会上,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重磅发布《探寻乡村学校活力》研究报告,从理论路径与实践案例双维度解码教育生态重构之道。


报告系统分析了乡村学校活力的生成机制与实践路径。从健康真实的课程教学、丰富生动的学校文化、多元开放的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提出了构建乡村学校活力系统的具体路径。强调了学校基本运营条件、自主权、组织结构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并指出乡村学校办学者的文化自觉意识是提升学校活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多个案例的深入分析,报告为乡村教育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


为本条进展点赞
2025年4月15日

2025年4月12日至13日,由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山西省闻喜县教育体育局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协办,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资助的“乡村教育振兴大会”在山西省闻喜县成功举行。大会以“探寻乡村学校的活力密码”为主题,汇聚政策制定者、教育专家、一线校长与老师、公益机构代表等300余人,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分论坛研讨、公益市集、探校走访及工作坊等多元形式,共绘乡村教育振兴蓝图。

共识发布标志着本次乡村教育大会的圆满落幕,但乡村教育的探索之路仍在继续。大会的成功举办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乡村孩子点亮了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乡村学校虽小却承载大使命,将以大会为新起点,凝心聚力破解乡村教育活力密码,为振兴之路注入更多创新实践与温暖力量。


为本条进展点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