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募捐方案备案编号: 534400005026760003A24018
反暴力与心理健康课
助力友善教师
用教育搭建沟通的桥梁
让孩子悦纳自我、尊重差异
守护下一代心理健康成长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2023年4月,教育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将心理健康工作“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健全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主动干预,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直以来,以欺凌为代表的校园暴力是引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每年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在校园内外经历暴力事件。而在众多的校园欺凌中,有不少于1/4的欺凌与对性和性别有关的青春期好奇、身材与容貌直接相关;高达78.2%的学生曾因青春期里性、性别的着装、语言、行为等不符合社会期待而成为"异类",遭受暴力对待。
形形色色的偏见与歧视,严重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学业表现甚至生命安全。
一、“我们是谁”
“反暴力与心理健康课”项目组一直致力于创设友善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正向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希望守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项目组与多地教育部门、学校合作,每年支持1200位教育工作者,开展300多节预防暴力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年受益学生超20000名。累计援助100余名因欺凌等人际关系冲突与暴力而导致退学、抑郁,甚至是自杀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个案。
二、“我们在做什么”
校园中的欺凌与暴力事件很少只是局限于施暴者和受暴者双方,而是有更大的旁观者群体的参与,他们可能是同学、朋友、校友等等。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长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友善表达和反暴力态度,能创造更加友善、包容的班级文化,增进师生之间信任关系,让更多孩子敢于向教师求助,并拒绝成为欺凌与暴力的旁观者。
本项目致力于支持社工、心理咨询师、教师等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教育者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活动,以此提升他们开展教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能力,从而减少校园暴力。同时,项目为长期受暴、引发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同伴陪伴支持,并且通过协调当事人家庭和学校关系来支持当事人情绪,开展教育、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ta们解决困境和消除负面影响。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为孩子构建一个安全、平等、包容、友善的校园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以教育促进公平、减少暴力、尊重差异、悦纳自我,帮助困境学生,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还孩子一个安全校园!
三、执行计划
01
校园暴力与心理健康的个案援助
1)服务时间:2024年9月-12月,2025年3月-4月,2025年7月-8月,持续跟进。
2)执行地区:广东广州、广西南宁、四川成都等地区。
3)受助对象:30名正在受校园暴力影响而引发心理健康、人际关系问题的中学生。
4)受助对象选择标准:正在受校园暴力影响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生,由他们的心理老师、家长、驻校社工线上填写项目的个案援助申请表格,先到先得,报满即止。
5)执行计划:2024年9月-12月,2025年3月-5月,2025年7月-8月分别开放10例个案求助申请,共计30例。
通过个案援助预计每年向不少于30位未成年人提供个案咨询服务,每位不少于2次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在咨询中确认案主的主要诉求,帮助其面对校园暴力及其引起的厌学、身份认同、身材焦虑、家庭接纳、离家出走、自杀、抑郁等心理问题,并在后续3个月内进行个案跟进回访,确保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02
预防校园暴力、促进心理健康工作坊及实践活
1)服务时间: 2024年9月,2024年10月-2025年2月,2025年3月-5月
2)执行地区:广东广州、广西南宁、四川成都等地区
3受助对象:1200名一线教师、心理咨询师、性教育讲师
4)受助对象筛选标准:25-50岁之间能接触到学生的一线教师、心理咨询师、性教育讲师,本人有积极参与培训的意愿且具备相应的能力。经申请人向项目执行方报名申请,最终通过填表内容进行欺凌相关基础知识测试,达到80分即可入选,择优入选,报满即止。
5)执行计划:2024年9月校园暴力前期调研,2024年10月-2025年2月进行工作坊及实践活动的开展,2025年3月-4月进行后期活动反馈收集与评估成效。
通过40场预防校园暴力,促进健康成长的工作坊及实践活动,支持1200位教育工作者,提高其在校园里识别学生欺凌、开展相关预防课堂的能力,让教育工作者了解何为校园欺凌与暴力、刻板印象和偏见是如何导致了欺凌的发生,提升反暴力的意识、建立正向沟通的积极班级文化。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为孩子创造零暴力、尊重不同的班级环境。
四、 项目预算
本项目"最低可执行金额为100000元(不低于100000元)。若在一个筹款周期内(6个月),所募得善款少于最低可执行金额",善款的变更使用方向为转捐给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项目。
五、月捐人权益
*获得电子版捐赠赠书
*获得捐款人感恩礼包
*参与捐款人活动
六、捐赠票据说明
1.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可为捐赠用户开具电子捐赠收据,如需请勾选“电子票据”的选项,并填写您的信息。
2.为节省行政开支,我们建议捐款累积100元以上申请捐赠票据。我们会在每个自然年年底给您开具票据,并通过邮件给您发送电子票据,请您自行下载。
3.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可为累积捐款1000元(含)以上的爱心用户授予电子版【爱心证书】。
4.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0755-25595900(工作日9:30-18:00)。
项目起始时间: 2023.04.14
备案到期时间: 2025.09.07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在一场面向家长的防欺凌工作坊中,我们尝试让参与者分别扮演家长和孩子,进行对话练习。在练习中,家长逐渐意识到平常跟孩子的对话中,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教育孩子,却很少真正去倾听孩子的想法。抱着为孩子好、担心孩子的考虑,但可能忽略了孩子的实际需求和感受。不少家长表示如果孩子在学校遇到类似欺凌地问题,自己容易冲动处理,比如着急去告状老师,控诉学校,但其实这未必是孩子最希望的解决方式。一起来看看参与者们的反馈吧:
“很多欺凌都是因为与众不同或者和别人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不可能都做到什么都和别人一样。”
“以后要多和孩子沟通,进行引导式发问,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好的教育是关于爱的教育,我们不仅告诉孩子爱自己,更要告诉TA们爱TA人。”
11-12月,在我们落地执行的面向教育者和家长的防欺凌讲座、工作坊和线上直播中,1200余名教育者及家长了解到了欺凌是系统性问题,单靠被欺凌者变强大很难改变欺凌现状,意识到欺凌的根源与学生的刻板印象、偏见有关。教育者们逐渐意识到平时在与孩子的对话中,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教育孩子,却很少真正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一起来看看参与者们在活动结束后给予的反馈吧:
“防欺凌教育一定不是等到欺凌真正发生以后的批评教育,而是告诉学生什么样的社交行为是正常可取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的。”
“好的教育是关于爱的教育,我们不仅告诉孩子爱自己,更要告诉TA们爱TA人。只有每个学生都拥有爱的能力、都拥有被爱的机会,TA们才会有满满的能量去完成他的学业、去进行美的创造。”
【个案故事】
来自福建的初中女生小Y,因为身材特点而长期被同学嘲笑羞辱,她也因此患上严重的身材和容貌焦虑,从而导致厌学、抑郁。在最近的一次欺凌过程中,该女生因反抗而遭到欺凌者的殴打,导致眼睛严重受伤,家长为此非常焦虑。
在评估小Y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及诉求后,我们联系到专业的性别友善心理咨询师,及时缓解家长焦虑的情绪,让其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给予孩子充分的休息时间及支持包容。另一方面我们协助家长与校方沟通,支持学校开展防欺凌专题教育。经过数次干预,目前小Y情绪状态稳定,和父母间的亲子关系也得到明显改善,孩子的家庭支持系统得到完善。近期小Y还主动参与到父母与老师间的沟通中,过程中父母及老师的肯定使其自信心进一步得到增强。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