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起止时间: 2024.04.22 - 2027.12.31;
项目筹款情况:上线以来累计筹款 17,464.81 元 , 累计捐赠人次 72 次。
项目起止时间: 2024.04.22 - 2027.12.31;
项目筹款情况:上线以来累计筹款 17,464.81 元 , 累计捐赠人次 72 次。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在广阔无垠的东南沿海,中华白海豚轻盈地游弋于浪涛之间,守护着这片蔚蓝家园。然而,掌握其种群数量与分布情况,却非易事。中华白海豚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以声呐探测和哨叫声通信为生存和繁衍的最重要依赖。正因如此,当前的中华白海豚种群监测工作也基于此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通过声学手段对其种群分布和活动进行解译。
智慧系统涵盖 3 个功能模块,分别是电子围栏、声学识别和声影像联动。其中既有专门研发的新技术,如基于中华白海豚声呐信号时频特征和影像特征的物种识别和数量估算技术,也有多项成熟技术的集成,如将海事系统的船舶自动识别(AIS)和远程雷达监测技术与声影像识别技术进行集成融合与应用。
目前,已在珠江口保护区的港珠澳大桥北侧进行布点监测,设立了15个监测位点。监测位点由海上浮标、声学仪器、信号传输设备构成,借 4G/5G 网络与保护区管理局中心系统相连。监测位点上的声学仪器时刻监听并记录中华白海豚的声呐信号,通过对时频特征的深入分析,精确确定信号来源并估算中华白海豚数量与方位。影像设备则在声学识别之后,凭借声像联动技术迅速剪辑水面影像片段,让我们有机会目睹这些海洋精灵在水面的活动。
24小时实时监测智慧平台
智慧系统通过持续收集水下和水面多源声影像数据,继而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保护区管理局中心系统,管理人员无论在监控中心或外出巡查,皆能即时掌握动态。一旦监测区域内出现船舶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记录航迹并在电子地图上清晰显示,管理人员可远程及时提醒船长规范航行、加强瞭望,避免对中华白海豚造成惊扰。与此同时,科研及管理人员的手机也会同步接收预警信息,以便对相关水域的人类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全力保障中华白海豚的安全。
工作人员在珠江口水域,维护定点实时声学监测设备
基金会正在与珠江口保护区管理局、技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合作,推动“听豚计划”。借助智慧系统的软硬件条件,以及丰富的水下声学数据和水面影像数据,搭建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人们通过网站或手机APP进入平台,亲眼看到中华白海豚在海上的影像,亲耳听到它们的声音以及航运、桥隧建设等人类活动产生的水下噪声,体验水下噪声对中华白海豚生活的影响,感受这群可爱动物们“微笑”背后的艰辛,进而共同推动鲸豚声学保护事业。目前,基金会和管理局一道已在大湾区建立了多所“守护中华白海豚示范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以孩子带动家庭的保护新模式,共同守护中华白海豚。
2024年11月22日下午,第九届粤港澳自然保护圆桌沙龙在珠海顺利召开。会议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克雄研究员出席会议,与多位专家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现状和困境、破局方式、技术手段和政策理论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会上作《珠江口水下声景和中华白海豚声学保护》主题分享。
粤港澳自然保护座谈会持续开展了9届,已经搭建成稳固的自然保护区域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探索粤港澳地区最前沿热点的自然保护建设工作,并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保护地体系建设、珠江口蓝碳小镇、珠江口海洋国家公园、水鸟生态廊道规划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协作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性提议,为粤港澳自然保护事业建言献策,促进粤港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持续多年支持中华白海豚保护实践工作,坚持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科普知识传播,推动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倡导野外鲸豚类救助协作机制体系建立。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同绘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
2024年10月22日,国际小型鲸类保护研讨会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以“与自然和谐共生,助鲸豚自由徜徉”为主题。来自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秘鲁、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小型鲸类专家及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
圆桌沙龙环节,分别从管理层面、社会参与以及科技助力三个议题深入探讨小型鲸类保护。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吴耀梅科长围绕 “政策支持与政府部门管理” 这一议题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中的经验。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在过去数十年间,在保护中华白海豚方面成绩斐然,积累了丰富经验。保护区总面积460平方公里,主要在珠海海域。据多年调查显示,保护区周边中华白海豚数量约为1100头,而珠江口区域中华白海豚总数约为2500头。在中国,整个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为4000到5000头,全球仅6000头。由此可见,中国占整个中华白海豚种群的绝大多数,其中珠江口更是拥有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在资源管护方面,保护区首创式建设电子围栏,严格监控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情况。科研监测方面,充分利用被动声学和耦合监测设备,了解中华白海豚活动范围。科普宣教方面,着力打造 “一地一馆一园两学堂” 免费开放园区,吸引广大公众关注中华白海豚。
此次研讨会发布了2024年全球小型鲸类保护共同宣言。据悉,小型鲸类包括各种海豚、鼠海豚等,它们是海洋和淡水环境的指示物种,其种群数量和健康状况反映着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保护工作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共同呼吁全球行动,携手保护全球小型鲸类,维护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家园。相信在各方的齐心协力下,中华白海豚这一海洋 “精灵” 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