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募捐 | “粉色精灵”——中华白海豚 | 帮帮公益
公开募捐编号:53420000503582129WA24001
备案到期时间:2029-12-31
他们在参与
爱心人士 支持20
关钧元 支持200
陈宇 支持100
黄雨晨 支持20
卜艺秦 支持10
还没有团队支持哦~
  • 详情
  • 进度




项目起止时间: 2024.04.22 - 2027.12.31;

项目筹款情况:上线以来累计筹款  17,464.81  元 , 累计捐赠人次 72 次。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查看更多
2024年12月31日

听豚计划——中华白海豚的监测创新之路

在广阔无垠的东南沿海,中华白海豚轻盈地游弋于浪涛之间,守护着这片蔚蓝家园。然而,掌握其种群数量与分布情况,却非易事。中华白海豚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以声呐探测和哨叫声通信为生存和繁衍的最重要依赖。正因如此,当前的中华白海豚种群监测工作也基于此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通过声学手段对其种群分布和活动进行解译。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早在2004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便联合厦门大学,在厦门港航道水下爆破施工现场开展中华白海豚声学科研和保护监测研究,并立足于保护优先策略设计应用水下气泡帷幕系统,实验探究其对水下爆破冲击波能量的消减作用。
时光流转至 2009 年,港珠澳大桥工程的桥岛隧建设需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这一情况引起了三地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于大桥建设阶段开启中华白海豚保护声学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施工应用。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中华白海豚声学保护研究仍在继续,除覆盖珠江口水域之外,还包括湛江、北海、钦州和海南等水域。如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珠江口保护区)在广东省林业局支持下,通过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珠海)、珠海广电集团、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和武汉品度科技公司等机构合作,率先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中华白海豚保护路径,即基于中华白海豚声影像智能识别技术,研发并在保护区部署了“中华白海豚智慧监测预警系统(IMW-Sousa)”(以下简称“智慧系统”),从而开启了伶仃洋中华白海豚的实时监测与声学保护新篇章。
图片来源: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onnectiv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in Chinese waters: Key baselines for improving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Liu et al., 2023. Aquatic Conservation, Volume: 33, Issue: 4, Pages: 409-422, First published: 03 March 2023, DOI: (10.1002/aqc.3930)

智慧系统涵盖 3 个功能模块,分别是电子围栏、声学识别和声影像联动。其中既有专门研发的新技术,如基于中华白海豚声呐信号时频特征和影像特征的物种识别和数量估算技术,也有多项成熟技术的集成,如将海事系统的船舶自动识别(AIS)和远程雷达监测技术与声影像识别技术进行集成融合与应用。

目前,已在珠江口保护区的港珠澳大桥北侧进行布点监测,设立了15个监测位点。监测位点由海上浮标、声学仪器、信号传输设备构成,借 4G/5G 网络与保护区管理局中心系统相连。监测位点上的声学仪器时刻监听并记录中华白海豚的声呐信号,通过对时频特征的深入分析,精确确定信号来源并估算中华白海豚数量与方位。影像设备则在声学识别之后,凭借声像联动技术迅速剪辑水面影像片段,让我们有机会目睹这些海洋精灵在水面的活动。

24小时实时监测智慧平台

智慧系统通过持续收集水下和水面多源声影像数据,继而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保护区管理局中心系统,管理人员无论在监控中心或外出巡查,皆能即时掌握动态。一旦监测区域内出现船舶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记录航迹并在电子地图上清晰显示,管理人员可远程及时提醒船长规范航行、加强瞭望,避免对中华白海豚造成惊扰。与此同时,科研及管理人员的手机也会同步接收预警信息,以便对相关水域的人类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全力保障中华白海豚的安全。

工作人员在珠江口水域,维护定点实时声学监测设备

2024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珠江口保护区水域开展拖曳声学截线抽样调查。调查人员严格依照截线抽样规范规划考察线路,随后沿着设计线路拖曳被动声学设备,探测中华白海豚的声信号。通过拖曳声学设备沿线收集数据,就能获得线路上中华白海豚种群的抽样数据。这些数据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密码,记录着中华白海豚的踪迹。借设备收集数据获线路上种群抽样数据,与智慧系统长期积累数据比对分析,算出样线动物头数,进而推算不同水域中华白海豚密度与种群数量。
拖曳声学截线抽样调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目视调查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它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获得的数据更加客观。不会因为调查人员野外经验不足、视觉疲劳或者注意力下降等主观因素而产生偏差。同时,它的成本相对较低,后期的数据计算、分析和校正过程耗时较短,能够更快地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

2024年9月,科研人员在珠江口水域拖曳声学截线抽样调查
在对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声学的科学探索历程中,布点监测如固定岗哨,构建稳定监测网络,定点收集声影像数据,记录中华白海豚出现频率、活动时间规律与群体规模等;拖曳式考察似灵动巡逻队,依布点监测数据设计线路,穿梭广阔海域,深入探测热点区域、扫描潜在区域,弥补布点监测空间覆盖盲区,实现局部精准定位与区域全面覆盖互补,二者形成线面结合,构建起严谨科学的监测体系,为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与研究扎牢根基,让我们能更精准地守护这些海洋精灵的家园。
港珠澳大桥旁的24小时实时监测位点

基金会正在与珠江口保护区管理局、技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合作,推动“听豚计划”。借助智慧系统的软硬件条件,以及丰富的水下声学数据和水面影像数据,搭建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人们通过网站或手机APP进入平台,亲眼看到中华白海豚在海上的影像,亲耳听到它们的声音以及航运、桥隧建设等人类活动产生的水下噪声,体验水下噪声对中华白海豚生活的影响,感受这群可爱动物们“微笑”背后的艰辛,进而共同推动鲸豚声学保护事业。目前,基金会和管理局一道已在大湾区建立了多所“守护中华白海豚示范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以孩子带动家庭的保护新模式,共同守护中华白海豚。


为本条进展点赞
2024年12月1日

2024年11月22日下午,第九届粤港澳自然保护圆桌沙龙在珠海顺利召开。会议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克雄研究员出席会议,与多位专家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现状和困境、破局方式、技术手段和政策理论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会上作《珠江口水下声景和中华白海豚声学保护》主题分享。

image.pngimage.png

粤港澳自然保护座谈会持续开展了9届,已经搭建成稳固的自然保护区域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探索粤港澳地区最前沿热点的自然保护建设工作,并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保护地体系建设、珠江口蓝碳小镇、珠江口海洋国家公园、水鸟生态廊道规划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协作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性提议,为粤港澳自然保护事业建言献策,促进粤港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持续多年支持中华白海豚保护实践工作,坚持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科普知识传播,推动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倡导野外鲸豚类救助协作机制体系建立。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同绘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

为本条进展点赞
2024年11月28日

中华白海豚保护经验在国际小型鲸类保护研讨会分享

2024年10月22日,国际小型鲸类保护研讨会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以“与自然和谐共生,助鲸豚自由徜徉”为主题。来自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秘鲁、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小型鲸类专家及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




圆桌沙龙环节,分别从管理层面、社会参与以及科技助力三个议题深入探讨小型鲸类保护。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吴耀梅科长围绕 “政策支持与政府部门管理” 这一议题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中的经验。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在过去数十年间,在保护中华白海豚方面成绩斐然,积累了丰富经验。保护区总面积460平方公里,主要在珠海海域。据多年调查显示,保护区周边中华白海豚数量约为1100头,而珠江口区域中华白海豚总数约为2500头。在中国,整个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为4000到5000头,全球仅6000头。由此可见,中国占整个中华白海豚种群的绝大多数,其中珠江口更是拥有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在资源管护方面,保护区首创式建设电子围栏,严格监控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情况。科研监测方面,充分利用被动声学和耦合监测设备,了解中华白海豚活动范围。科普宣教方面,着力打造 “一地一馆一园两学堂” 免费开放园区,吸引广大公众关注中华白海豚。

50db095730feac2cebaf5a91f866ecc9.jpg

此次研讨会发布了2024年全球小型鲸类保护共同宣言。据悉,小型鲸类包括各种海豚、鼠海豚等,它们是海洋和淡水环境的指示物种,其种群数量和健康状况反映着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保护工作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共同呼吁全球行动,携手保护全球小型鲸类,维护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家园。相信在各方的齐心协力下,中华白海豚这一海洋 “精灵” 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为本条进展点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