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道凤和社区,位于海珠区中部。这个距离中山大学南校区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城乡结合部,是中大纺织商圈数以万计务工人员的住所,也为在稍远一点的客村、珠江新城的“打工人”提供着庇护。
据大致统计,凤阳街道拥有户籍人口近7万人,却容纳了常住人口约15万人,流动人口约25万。整整30万人,生活在这个约10.3平方公里的地方。在这个人口如此庞大的社区,却没有一个能容纳他们活动的空间。
沿路的推销声、“哒哒哒哒”的挖路机声音/送货小哥骑着电动车按喇叭的催促声……这个社区拥挤且嘈杂。
我们问在祠堂门口休憩的村民:“你们的小朋友平时有没有可以去玩乐,休闲的去处呀?”
↑ 永远人来人往的市场
“平时放学了肯定赶紧接回家啦,在外面多不安全呀......周末的话呢,就花钱带他们出城里玩咯,你看这周围哪里有可以给小朋友玩的地方?”他们反问道。
↑ 放学后回到自家店铺的孩子们
的确,逼仄的街道,为生计奔波的繁忙人流,把许多市民的活动空间逼回到家里和祠堂门口,十米见方的地方。
无论是本村的村民子女,还是流动青少年,这里都只有生计,没有生活。这里有一群没有根的人,和一群没有根的孩子。
我们想要这30万人还有他们的孩子,建立一所社区公益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心阅读,安心获取知识的空间。
↑ 满天星公益兴仁社区图书馆
小彤是广州另一个流动人口社区土华村的孩子,也是满天星公益华洲街道社区图书馆的读者。
小彤跟着送报纸的爸爸妈妈从山东来到广州已经3年了。每天,小彤放学刚到家,妈妈就要出门送报纸。“我一放学,妈妈就不在家了。”
↑ 陪伴孩子的记忆,也成为了图书馆的一部分
小彤每天放学回到家就立刻来图书馆做作业,看书,等爸爸晚上来接他们回家。
“到了周末,我会和弟弟一起来图书馆做手工、参加活动。如果没有活动的话就来看书”小彤说。
↑ 陪伴孩子的记忆,也成为了图书馆的一部分
当我们问起小彤,他对图书馆的期待是什么,旁边小彤的朋友小雯把头凑了过来,打趣道“他没有什么期待的,他就是想有人能陪陪他。”
小彤自己则说“没有图书馆,我就没有课外书读了。”
像他们这样的孩子,在广州还有很多。他们比很多本地的孩子更早独立,更乐于和身边的人发生交集,因为他们期待着彼此的陪伴。
↑ 孩子们的万圣节盛宴(华洲社区图书馆活动)
我们希望在这些人背井离乡,来到广州为生活打拼的同时,他们的孩子不仅仅只有容身之所,他们内心成长需求也能无差别地被满足。一所儿童友好的社区图书馆,就能让他们汲取成长所需的养分。
我们希望与您共建一所有爱的社区公益图书馆,让这些流动儿童能在这个嘈杂的社区有一个滋养心灵的空间,让他们在孤独的时候也有图书和各种有趣的活动相伴。
每月30元、60元、100元……
您就能成为凤阳社区图书馆的合伙人,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庇护所,庇佑他们健康成长。
项目起始时间: 2021.05.28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叮咚!请查收凤阳图书馆2025年3月反馈!
3月,图书馆“春天,种下一棵树”主题书展也上线啦!书展一布置下来,就有好多孩子围在书展前面想“种树”,孩子们心中的树是怎么样的呢?
孩子们的想象力总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我要画一颗摇钱树”“这是一颗正在下樱花雨的树”……由孩子们创造出来的森林,为图书馆增添了绿意和生机。
这些生动有趣的绘本也成为图书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月图书馆启动了博爱学校的驻校服务,在学校我们总能见到常来图书馆看书、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当相遇的场域从图书馆转换成学校,孩子们就会变得异常兴奋,有说不完话想要和你分享。
小健:“我记得你,我在凤阳图书馆见过你,你怎么在我们学校?”
小宇:“我知道,你是凤江小学对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小轩:“今天只有你一个人来吗?其他的志愿者姐姐呢?”
多多:“对呀,我是凤阳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我今天来你们学校开放图书室。”
叮咚!请查收凤阳图书馆2025年2月反馈,来看看图书馆的日常瞬间!
①
抓住假期的小尾巴,图书馆陆陆续续迎来来看书、赶寒假作业的小朋友~
②
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玩一下午,自己画的迷宫一定要朋友难倒;
③
春学期志愿者启动招募,今天迎来第一批来图书馆进行体验服务和面试的志愿者。报名的志愿者跟随馆员的脚步,体验借阅台值班、图书上架、图书整理、新书加工等志愿服务工作!
叮咚!请查收凤阳图书馆2024年年度反馈!更多详细的故事,请查看下方图片: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