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WBCF)
基金会成立于1996年12月23日,是鲸豚保护领域最专业的公募基金会。
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动员全社会力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以多种形式从社会上募集资金,支持淡水和海洋鲸豚的科学研究保护工作和公众科教事业;
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保护的发展!
基金会使命——“推动政策和科技支持鲸豚保护”
科技助力鲸豚保护——数字鲸豚
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学预警系统
01
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学预警系统
在白鱀豚基金会、中科院水生所的联合支持与联合开发下,武汉品度科技有限公司的“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学预警系统”正式研发完成并已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结合声呐识别、影像捕捉等技术手段,可实现对鲸豚种群进行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测和预警。
目前,该监测平台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等长江江豚重要栖息水域,以及广东珠江口等中华白海豚重要栖息水域已布设40多个监测点,为科研数据采集和保护区高效管理提供了重要平台。此系统还在2022年第四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中正式使用,为科考人员预警长江江豚实时的动向。
数字江豚
02
数字江豚
2020年,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由白鱀豚基金会为主的社会组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为技术职称单位,联合华为云、斗鱼、武汉云企业等社会共同打造的公益科技项目——“数字江豚”于2022年正式上线。全面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进行全方位数字技术赋能,实现全流域江豚“数字信息”的互通共享,并将这一项目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科教助力鲸豚保护
守护江豚示范学校分布图
01
守护鲸豚示范学校
2017年基金会联合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长江日报影像自然工作室共同发起的“守护江豚示范学校”公益项目,辐射长江流域相关地区,落户于积极践行长江生态和长江江豚保护的中小学校。迄今,全国已有湖北、江西、安徽等地10所学校成为我国第一批“守护示范江豚学校”。其次,基金会将该项目经验推广至中华白海豚科普宣教行动中,拟于大湾区建设“守护白海豚示范学校”。
02
科普宣教——传递科学保护理念
开展长江生态保护及中国鲸豚保护科普课堂,邀请中国鲸豚保护专家,并招募培训了近200名小朋友成为小宣讲员。走进大大小小的社区、商圈、公共场所,给公众宣讲鲸豚保护、海洋淡水生态保护的科普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联合环境教育机构开发鲸豚保护环境教育课程,围绕鲸豚类相关节日开展科普活动,共开展百余场线上、线下科普活动,累计覆盖5亿余人。
江豚美图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保护区简介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九曲回肠的下荆江河段,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辖长江89公里石首江段和天鹅洲故道。
如今,天鹅洲的“江豚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湖北长江新螺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新螺段是指长江中游新滩口至螺山江段。其中江段北岸属洪湖市,南岸属湖南省临湘市、湖北省赤壁市和嘉鱼县。图中的这个纪念碑也是真实存在的喔,细心的小伙伴路过的时候也可以寻找一下~
江西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里不仅保护着众多长江江豚,还有白鹤等大批珍稀鸟类。对它们而言,这里就是它们最美好的家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豚和鸟相竞吃鱼,真是一片快乐之境。
岳阳市洞庭湖江豚保护中心:说起洞庭湖大家肯定也著名的岳阳楼就坐落于此,洞庭湖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稳增,除了政策、当地保护区大力推动与支持外。各类保护组织机构,以及公众的大力支持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 秋、冬季是南京主城区最容易看到江豚的好季节。南京的小伙伴看豚可千万不要错过了喔
鼓楼区的电厂旧址公园、“江豚观赏地”雕塑、欢乐舞台等下关滨江沿线,建邺区的鱼嘴湿地公园,都有更大的概率遇见江豚。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下游唯一一家以淡水豚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长58公里,地跨铜陵市、芜湖市、池州市江面,国内首家在保护区核心区江段实行船舶限速禁泊保护长江江豚。
秀米
基金会一直努力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
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共同推进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为长江豚类的保护奋勇向前;
为留住长江江豚的美丽微笑砥砺前行!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从长江江豚到伊洛瓦底海豚的保护 我国鲸豚保护经验全球赋能积极“出海”
图片来源: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3月25,湄公河伊洛瓦底海豚管理保护国际专家研讨会专家调研拍摄(王丁)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梅志刚做报告
纪念《长江保护法》实施四周年暨司法行政协同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座谈会现场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首次“止跌回升”
基金会秘书长王克雄 在“座谈会”上代表基金会发言
生活在馆内的长江江豚
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纵深推进之际,武汉白鱀豚基金会与长江奇迹游轮在重庆朝天门码头联合举办"豚跃方舟"首航盛典,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迈入全新阶段。此次合作以"人文长江、生态长江"为核心,通过科教文旅公益融合创新模式,推动长江江豚保护与长江生态文明传播,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首航仪式上,武汉白鱀豚基金会与重庆长江黄金游轮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守护长江的微笑”战略合作协议。在合作中,双方将在长江奇迹游轮上打造长江江豚保护科普空间,构建“移动的生态教育平台”;同时联合开发江豚主题研学课程,让游客在领略长江壮美风光中深度参与生态保护。白鱀豚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江豚繁育中心主任郝玉江参加活动并致辞。称此次合作为长江生态保护的又一次创新探索,期望通过游轮这一独特载体,让更多人关注并了解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携手共护“长江的微笑”。 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江豚繁育中心主任 郝玉江致辞 活动中,长江奇迹游轮代表宣读了《保护长江江豚与长江生态全民倡议书》,明确表明长江奇迹游轮将积极担当长江保护的“倡导者”、“践行者”、“监督者”以及“志愿者”,为守护长江江豚、维护长江生态环境贡献力量。紧接着,重庆长江黄金游轮有限公司董事长佘阳毅与武汉白鱀豚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郝玉江庄重签署了“守护长江的微笑”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历史性时刻,彰显了双方对长江生态保护的坚定决心。佘董事长表示,公司将以游轮为文化载体,在游轮上打造长江江豚保护科普空间并设立公益捐赠项目,倡导大众关注和践行生态保护。未来,还将以公益捐赠、科普教育、志愿行动为抓手,搭建公众参与长江保护的一站式平台,切实推动长江生态保护工作迈向新高度。 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管洪致辞 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管洪发表讲话,希望长江奇迹成为长江文明的传播者、生态保护的倡导者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者,让世界通过长江、通过游轮这一窗口更好地了解中国。 作为 “长江文化艺术会客厅” 的首航力作,游轮特邀纪录片导演徐蓓团队打造《长江奇迹》舞台讲演秀,以光影艺术与戏剧叙事再现巴渝千年文脉。重庆文旅集团党委书记冉斌强调:“长江奇迹游轮是‘文物活态传承’的典范,让长江文明在江风中焕发新生。”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管洪寄语:“期待以游轮为窗口,向世界传播长江生态文明,让‘中国江豚’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亮丽名片。” 自 2022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武汉白鱀豚基金会积极响应,联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等,探索长江江豚科教文旅公益融合路径。2024年,在湖北省文旅厅推动下,基金会依托白鱀豚馆科研基地,提出“长江江豚超级IP”战略,助力湖北打造世界级江豚主题旅游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 2021年6月,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同发起“全民爱豚月”活动,并将每年6月正式定为活动月。 第四届”全民爱豚月“活动现场 在此期间,基金会深入保护区、企业和社区,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宣教活动。其中,基金会联合相关单位发起“见证长江江豚分娩”公益行动,分娩直播热度爆棚,吸引高达2.2亿人次在线观看。截至目前,武汉白鱀豚基金会已开展超百场江豚科普活动,覆盖惠及数十万公众,成功凝聚起长江江豚保护的广泛社会共识 。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