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到这个页面
我们希望邀请你成为“是光”的月捐人
和我们一起陪伴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
用诗歌描绘生活,找到自己
请允许我们向你介绍“是光”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一)关于我们
“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 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号来自“是光诗歌”项目开展过程中。青春期、叛逆期的乡 村孩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和各种家庭原因,他们的情绪得不到足够的关照,久而久之,沉默和暴力就成为了他们封闭自己的方式。于是,在漭水中学,校长于春云办公室的玻璃经常被淘气的孩子们砸坏。自从上了诗歌课,校长建议孩子们用诗歌小纸条代替石头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渐渐地,孩子们在诗歌里找到了更加温和的情绪出口,校长也不用去更换玻璃了。他开心地告诉项目人员:“因为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于是,“是光”有了自己的slogan。
在擦亮了漭水中学的第一扇窗之后,“是光”也获得了更大的力量。2018年7月3日,“是光”正式注册成立,全称为:“昆明市呈贡区是光四季诗歌青少年服务中心”,是国内首家且规模最大的乡村诗歌公益组织。从2016年10月开始服务于乡村儿童,通过为三至八年级当地教师提供诗歌课程包和培训,解决乡村孩子缺乏情感表达渠道和心灵关注的问题。截至2025年3月,“是光”已经服务包含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河南等偏远地区中小学2912余所,202,000余名孩子有了人生的第一堂诗歌课。
我们期待通过诗歌,让每一个孩子拥有自由的情感表达,成为悦纳自己、热爱生活的未来乡村建设者。
虽然“是光”以诗歌的方式开辟,但这绝不只是一次浪漫美丽的坚持,更多是关于解决社会对应问题的一份探索。而在探索的道路上,只有美好的理想远远不够,项目模式、项目执行都是背后强有力的支撑。“是光”的项目模式是由上-中-下游三部分构成,现已形成了一个双可持续的循环体系。
诗歌课是孩子们学习自由情感表达的载体,如何研发出适合乡村儿童的诗歌课程是上游的主要工作。“是光”诗歌课程研发结合语文教育课表、儿童心理学和现代诗歌体系,以四季为轴,为乡村教师提供“看得懂、用得上”的诗歌课程包(春光、夏影、秋日、冬阳),三至八年级梯度进行,并研发课程网站和小程序,对诗歌教师进行持续的积分激励和长期培训。
(诗歌课程包)
“是光”诗歌课开展主要是由通过申请的乡村一线教师落地执行,支持教师们上好诗歌课是项目中游的重要工作。通过开展专业、多样的诗歌落地活动,包含诗歌研讨会、诗歌游学、诗歌音乐会等,推动项目地由点(诗歌教师)到线(诗歌教室)、面(诗歌校园)的深度、稳步拓展。
(2021年“风在此山中”诗歌研讨会)
(2020年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活动现场,
孩子们登台演唱《娃娃诗》)
(2023年6月“是光”小诗人去参加芒种诗歌节)
让更多大山孩子的才华“被看见”,让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参与进来,是下游影响力拓展的两大目标,也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除了搭建“是光诗歌”公众号平台日常更新发布孩子们的小诗、研发诗歌文创产品之外,“是光”积极与国内专业顶级诗歌刊物合作,让“诗”走出大山,也建立了与不同业态的合作并借助媒体的力量不断撬动和联结社会力量,让更多人一起来关注参与这件美好的事情。
(2020年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长大篇)
(2020年联合果麦文化出版诗集《大山里的小诗人》)
除了可持续的项目模式,“是光”每年都会邀请专业的评估团队,对项目开展的效果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估。可以看到,经过一学年的诗歌课,学生在陪伴感、感受力、想象力、表达力的变化尤为明显,均有较大幅度提升,而不良行为的比重显著减少。
(二)改变
小丹艳是一位来自湖南的女孩,这首诗是她有一次生病感冒时写下的,当时她的妈妈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打工,小丹艳以为自己生了非常严重的病,所以特别难过。钟老师说,丹艳是一个有些调皮的孩子,在学校时总是会想跑去学校外面。而小丹艳却说,她觉得学校外面比起学校里面,是离妈妈更近的地方。丹艳就像大山里的很多留守孩子一样,每天都在思念自己的妈妈。这首小诗发表后,远在外地打工的妈妈看到了,给她打了一通电话,小丹艳特别开心。
令人意外的是,后来小丹艳写下了另外一首诗。诗的主题还是小树,题目却变成了“小树和大鸟”。
这首诗是丹艳期中考试后用钟老师的手机和妈妈视频后写下的。视频通话的时候,她对妈妈说:“妈妈你放心,我会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和弟弟。如果你工作忙不能经常回家,我就去找你照顾你。”钟老师也看到了丹艳的变化:“她现在已经不会总想往学校外面跑了,学习也比以前认真了。”在暑假的时候,丹艳的妈妈从外地回来了,这是她们母女相隔五年后的第一次见面。
(钟老师记录的小丹艳和妈妈见面拥抱的瞬间)
孩子们和诗歌的故事,还在继续。
他们在诗歌的陪伴下渐渐长大、独立。
未来,会有无数个像小丹艳一样的孩子,能够在诗歌里找到情感表达的钥匙。
(三)行动
也许,诗歌可能不能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但它可以改变一个人。“是光”相信:当一个孩子观察这个世界的内在视角改变,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力量改变外部世界。“是光”选择陪伴那些可能留在乡村的孩子们,由内而外改变乡村的面貌。
也许我们成不了太阳,但可以始终向着光。我们不需要赋予什么,他们本身拥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份诗意的表达机会,一个“被看到”的机会,他们自在闪耀。
谢谢你看到这里。现在,我们想邀请你,加入支持孩子们写诗的行列,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得到诗歌的陪伴。
每25元,支持一个大山孩子一学期的诗歌课。
每50元,支持一个大山孩子一学年的诗歌课。
你送出的每一份课程,都可能会给这些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力量。
来加入吧!一起做这件温暖而闪光的事情。
联系我们
“是光”小喇叭微信:ishiguang002
二、项目预算
1. 项目预算表
2. 项目最低执行金额
1500元
3. 剩余善款处理计划
本项目是长期服务项目,若本期项目有剩余善款,将用于项目的后续执行 。
4. 项目开始募捐时间
2025年3月28日
三、项目执行计划
2025年
4月,诗歌教师持续进行春光课授课;
5月初,开启2024-2025学年“夏影课”的授课;5月中旬,春季学期第二次项目督导、项目宣讲,开展“夏影课”课程工具包相关资料打印装订,寄送到各项目地;
6月中旬,开展优秀教师评选及优秀学生表彰工作,收集优秀案例;
7月中旬,举办核心志愿者线下工作汇报大会;
8月中,开展本学年线下教师培训活动;
9月中下旬,进行新学年乡村诗歌教师招募筛选并通知,签订授课协议,发放“秋日课”课程工具包,开展第一次线上教师培训;
10月初,开展秋季学期第一次项目督导及项目宣讲;
10月中,继续开展2025-2026学年“秋日课”的授课,从10月到次年6月,定期开展线上培训;
10月下旬,组织志愿者开展“冬阳课”晨读课件音频征集及审核工作,开展“冬阳课”课程工具包相关资料打印装订,寄送到各项目地;
10月,举办诗歌研讨会;
11月上旬,开启2025-2026学年“冬阳课”的授课;
12月初,集中片区项目督导及项目宣讲,同步升级“春光课”“夏影课”, 9月-次年1月,每月开展一次线上教师培训,不间断进行项目地走访,项目评估同时进行;
12月末,举办跨年诗歌音乐会。
2026年
2月初,优秀教师及学生表彰,收集优秀案例;
2月下旬,新学期教师招募申请补录并开启2024-2025学年“春光课”的授课;
3月初,线上培训内容研发;
3月中旬,发送教师申请通过通知,签订授课协议,发放“春光课”课程工具包,开展第一次线上教师培训;
3月中旬,开展春季季学期第一次项目督导、项目宣讲及培训需求线下调研;
3月下旬,开展春光课“摆课”培训(“摆课”由“是光”种子教师主持,旨在向新教师传递诗歌课堂的一手经验、技巧,并提供及时支持)。
四、票据说明
公募基金会会在每年年底为所有捐赠人统一开具当年的捐赠发票用于次年抵税申报使用,有需要的捐赠人请在加入捐赠时填写票据抬头(抵税人的身份证姓名),不可跨年开具,如有任何疑问,欢迎联系是光小喇叭(ishiguang002)。
公募支持方:
昆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是经昆明市民政局批准,具有公募资质的公益机构。昆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要致力于提高青少年能力,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从事教育、扶贫、医疗、环保、能力建设、公益倡导等多个领域的公益项目,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促进青少年能力提升,成长环境改善。
项目起始时间: 2025.03.28
项目筹款情况:上线以来累计筹款 34,513.74 元 , 本年度累计筹款 34513.74 元, 累计捐赠人次 75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