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2025年伊始,学爱会持续升级“科普传播–社群联结–深度赋能”模式,重点通过小红书和视频号推出系列短视频科普、定期线上直播、全新读书会以及“韧藤行动”项目,进一步扩大学习困难相关知识的影响力,夯实家庭支持服务体系。
1. 读困破圈计划
● 第一季度共推出三期:
○ 1月第三期与墨叔叔直播,对老墨家族粉丝及新手家长系统介绍读写困难现状与常见误区,强调国内约1500万读写困难孩子亟需关注;
○ 2月第四期邀请教育学者蔡朝阳,探讨“AI时代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核心竞争力”,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 3月第五期与大卫老师(北大心理学硕士、亲子作家)对话,围绕“AI时代父母如何革新教育理念、赋能孩子核心竞争力”展开深入讨论。
2. 《独困》系列
● 第一季度共计更新十一集:
○ 1月迎来瓜瓜老师(许丽芬),她以教师与读写困难孩子家长双重身份讲述育儿与教学心得,提出“请肩起黑暗的闸门,放孩子到光明的地方去”;
○ 3月邀请校妈、王羽、骏妈三位读写困难家庭代表讲述陪伴之路,并在月底推出余静佳的后续故事,继续探讨教育内卷与家庭支持的关系。
3. 《Hello 读困》系列
● 第一季度共计更新十二集:
○ 1月第42–45集邀请斯蒂芬妮·鲁勒(MS NBC前主持)、新西兰大厨安迪、动物学家梅根等,用自身经历展示读写困难者在各行业的成就,并呼吁AI技术辅助阅读障碍者;
○ 2月第46–48集陈述梅根和安迪成长历程,强调“不擅读写者同样可以成就非凡”,鼓励孩子探索所爱;
4.小红书运营启动
“读困联盟”直播
1月24日,邀请瓜瓜老师(许丽芬)参与直播,从教师与家长双重视角分享“当孩子成为自己的学生时”育儿心得;
3月3日,邀请校妈、王羽、骏妈三位读写困难家庭代表分享陪伴经验;
● 3月17日,第五期“读困破圈计划”线上对话,继续扩大破圈影响;
● 3月29日,香港资深特教老师徐咏诗进行视觉训练与家庭干预分享,提供在家帮助读困孩子的实用方法。
家庭支持社群(“学爱之家”蛇口社区群、家长互助群)持续活跃,定期推送活动预告、心理干货与家长经验分享,社群活跃度保持在70%以上,为项目报名与服务转化提供稳定渠道。
2024年10月到12月,学爱会持续深化“公众教育—社群支持—深度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重点在短视频科普、线上直播、线下讲座、读书营与心理支持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扩大了学习困难科普覆盖面,强化了家庭支持力度,巩固了社群运营基础。
短视频栏目更新
● 《独困》系列:
○ 10月推出“校校妈”三集,用家长视角聚焦焦虑与升学压力,讨论如何“放过自己”、如何为孩子提前做好升学准备,以及在获得帮助后向他人伸出援手。
○ 11月更新“校校”三集,从孩子角度讲述读困经历,反思家庭教育与自我认同;
○ 12月呈现“余静佳”三集,学爱会荣誉会长分享自己与女儿共同面对读写困难的成长经历,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承担改变。
● 《Hello 读困》系列:
○ 10月发布第30–33集,主题涵盖阅读障碍孩子的弱点转化、新兴职业榜样(如芭蕾舞艺术家)、动画短片等形式,让公众看到读困者的多样潜能;
○ 11月更新第34–37集,邀请童书作家利兹讲述读困对创作的助益,鼓励孩子表达思维;
○ 12月更新第38–41集,由斯蒂芬妮·鲁勒分享职场与读困的关系,鼓舞孩子坚持自信。
“读困破圈计划”
11月启动第一期,合作方飞米力与心理经纬度联合,线上邀请英中央兰开夏大学副教授Penny 博士,从零开始对外界科普读困定义与常见误区;
12月开展第二期,与焦点解决高级教练李红燕一起面向新手家长分享读写困难的识别与应对策略,内容包括“努力学习并非万能”、“识别成绩低下背后可能的读写障碍”和“家长如何在家庭中提供支持”三大主题。
“读困联盟”直播
● 10月13日,邀请哈佛大学精神医学博士后、作业治疗师郭凤宜教授,分享陪伴读困女儿从“被困”到“释放”的全过程,并提出“家长要做牧羊人,为孩子提供适宜环境”的理念;
● 10月28日,心理咨询师兼读困者佳楠出席,结合自身与女儿的成长经历,讲解“概念化”思维对家长情绪管理和陪伴成长的意义;
12月28日,菲尔丁研究院教育学博士刘骋做客直播间,从专注力与学习效率提升角度帮助家长理解“慢”与“快”并存的读困孩子优势,鼓励家长不必以“快”为唯一评价标准。
线下讲座暨线上直播
11月27日,芬兰国民心理学家本·富尔曼在深圳万象前海分享“教育焦虑”的应对策略,近400名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参与,现场互动热烈;
(图为线下活动合照)
2.《独困》栏目6月读困之星上线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