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珍稀孑遗动物,是全球自然保护的旗舰物种,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的热点,极具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它的生存和保护管理状况备受世界关注。2011-2014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数量为1864只,四川省有大熊猫1387只,种群数量呈稳定增长态势,野生大熊猫栖息范围扩大,保护管理成效显著。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但国内学者仍持保留意见,认为栖息地破碎化给大熊猫的生存、繁衍带来的威胁影响其续存。以大相岭山系为例,四调数据大相岭山系野生大熊猫数量为38只,种群密度为0.031只/km2 ,被隔离为3个局域小种群。栖息地的破碎化以及隔离小种群面临着来自种群及环境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单纯依靠就地保护的措施不能让这些隔离小种群在野外长期续存。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和关键栖息地,也是连接大相岭山系和邛崃山系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对大相岭大熊猫保护和生存延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栖息地的优劣限制野外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发展,荥经县深入学习党中央、四川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和指导方针,严格落实生态保护。以大熊猫栖息地修复为抓手,开展生态修复工程。与国内NGO组织合作开展区域内受损栖息地恢复项目,在大相岭放归基地周边和泥巴山廊道108国道两侧,选择了三种典型的受损退化栖息地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人工干预,并设置了样方持续监测,总结提升大熊猫栖息地森林经营管理模式,为栖息地科学修复打下基础,从而有效的促进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并改善栖息地森林质量和景观。
大相岭山系是现存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和数量都很少的山系,且因为历史上道路修建,人类活动的加强,栖息地被分割为不同小斑块,使得大熊猫所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大熊猫相互之间被隔离,阻碍了大熊猫基因交流,从而导致小种群的形成。同时,由于过往对区域内天然栖息地的过度采伐,虽采取人工造林或林地自然更新等方式恢复并改善栖息地,但退化和演替后的现有栖息地大多已不再适宜大熊猫栖息。栖息地修复是系统、科学、持续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与支持。
项目区位于泥巴山廊道108国道两侧区域。该区域海拔约2000米,在上世纪末曾进行过森林采伐,但由于采伐后森林更新失败,表现为上层乔木缺失,基本为低矮灌丛和纯竹林。
可行性分析
1、项目具有丰富的前期执行经验,多年来与多个社会公益性机构合作开展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项目。
2010年开展了“邛崃山系与大相岭山系连接地带泥巴山大熊猫走廊带栖息地植被恢复”项目,在泥巴山大熊猫廊道区域造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熊猫廊道栖息地;2011年开展了“泥巴山大熊猫走廊带试点恢复及廊道标志牌项目”亦致力于大熊猫廊道建设和栖息地恢复。2018年开展“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恢复”项目,主要进行区域内大熊猫主食竹改造和栖息地恢复。
2、项目符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政策要求。
大相岭保护区在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造林补贴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带动下,开展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项目,致力于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保护管理。
3、项目内容具有较强可执行性。
项目区立地类型为山地,此海拔段原生树种为杨树、桦木、槭树类落叶阔叶树种,同时在该项目区相邻区域已有落叶阔叶树种造林成功先例。
主要建设内容
1、 前期调查与方案编制
开展项目外业调查,确定造林地块边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2、 营造林建设
在项目地退化栖息地进去人工改造,补植桦木、槭树类落叶阔叶树种6000株(如有残存的乔木层树种则原地保留),预计改造修复面积300亩,同时辅以清除灌木杂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抚育技术措施。
选择适宜气候的本地树种的适龄苗,严格按照栽种技术规程种植,保证树苗成活率;造林后三年期间对所植树苗进行抚育,及时补充、更换未成活的树苗,保证项目达到预期要求;通过在受损栖息地植树造林,当造林树种达到郁闭后,可形成相对稳定的上层乔木层,最终达到乔-灌-草-地被物等多层的健康森林及典型的大熊猫栖息地,逐渐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物种多样性。
3、项目验收
开展专家评估及项目验收工作。
项目预算
项目最低执行金额
本项目“最低可执行金额”为75000元,如果项目筹款低于“最低可执行金额”或因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项目终止,剩余善款将用于四川省绿化基金会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貊貊伞护专项基金,项目地的其他同类型项目。
剩余善款处理计划
若项目执行完成后善款仍有剩余,剩余善款将根据实际申报情况继续用于四川省绿化基金会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貊貊伞护专项基金。
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年限3年
2024年10月-2027年10月为建设期,其中:2024年11月-2025年4月为种植期,2025年5月-2027年10月为补植、监测、抚育和管护期;
2024年10月,完成项目外业调查,确定造林地块边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2024年11月,完成苗木准备,造林整地等造林前的准备工作;
2024年12月-2025年4月,完成落叶阔叶树造林栽植;
2025年5月-2026年10月,进行监测、抚育管护工作,完成项目执行情况总结并验收;
2026年10月-2027年10月,持续抚育,进行补植补造。
项目执行效果
在泥巴山走廊带的关键区域,通过设置适宜大熊猫栖息地及廊道森林经营管理试验区,完成不同竹种、不同密度的抚育工作,为竹林复壮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和质量创造条件,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环境,通过继续对改造栖息地的监测结果,开展退化栖息地修复研究。通过大熊猫栖息地恢复试验区开展植物群落、动物群落监测,分析对比试验前后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总结提升大熊猫栖息地森林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有效的促进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并改善栖息地森林质量和景观。并对试验区内栖息地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同时开展相应社区培训活动,促进社区积极参与保护,并帮助社区发展可持续替代生计。
执行能力说明
四川省绿化基金会是按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规模绿化全川的决定而设立的公益慈善组织,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为业务主管单位,于2017年3月在四川省民政厅注册登记,具备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和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截止2024年1月慈善收入总计7923.90万元,慈善支出总计6094.86万元。
四川省绿化基金会不仅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专家合作,并善于与基层组织、社区村民开展有效的合作,使项目按照规划实实在在地落地。
票据说明
四川省绿化基金会已全面启用电子捐赠票据,与纸质票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您需开具捐赠票据,请在捐赠后5个工作日内,进入“四川省绿化基金会SGF”官方公众号,点击对话框中【公开募捐】-【捐赠票据申请】-选择相应的捐赠项目(泥巴山廊道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项目),填写相关信息,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为您处理。